[发明专利]低浓度稀土溶液萃取回收稀土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3722.X | 申请日: | 2013-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40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卫;王良士;冯宗玉;黄莉;王猛;肖燕飞;崔大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59/00 | 分类号: | C22B59/00;C22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度 稀土 溶液 萃取 回收 方法 | ||
1.一种低浓度稀土溶液萃取回收稀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含有中重稀土的稀土溶液作为原料液,所述低浓度稀土溶液萃取回收稀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含PKa值>4的酸性磷类萃取剂的第一有机相对所述原料液进行第一次萃取,得到一次负载有机相和一次萃余液;将所述一次萃余液用含PKa值<3.5的酸性磷类萃取剂的第二有机相进行第二次萃取,得到二次负载有机相和二次萃余液;分别反萃回收所述一次负载有机相和二次负载有机相中的稀土,得到高浓度稀土溶液;所述稀土溶液为由离子型稀土矿经硫酸镁、硫酸铵、氯化镁、氯化铵、氯化钙和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无机盐溶液作为浸矿液浸出得到,所述低浓度稀土溶液稀土含量以REO计为0.1~7.5g/L的稀土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溶液中,中重稀土质量比为1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溶液中,中重稀土质量比为5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Ka值>4的酸性磷类萃取剂为P507、P229、C302和C272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PKa值<3.5的酸性磷类萃取剂为P204、P215、P406、C301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相和所述第二有机相中均还含有稀释剂,所述第一有机相和所述第二有机相中酸性磷类萃取剂浓度为0.5~1.5mol/L。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萃取步骤中,所述原料液中大于80%的中重稀土被萃取到一次负载有机相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萃取步骤中,所述原料液中大于90%的中重稀土被萃取到一次负载有机相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负载有机相中稀土含量以REO计为3~10g/L;所述二次负载有机相中稀土含量以REO计为4~20g/L。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负载有机相中稀土含量以REO计为5~8g/L。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负载有机相中稀土含量以REO计为6~15g/L。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萃余液中稀土含量以REO计小于0.05g/L。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萃余液中稀土含量以REO计小于0.01g/L。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萃余液返回用于离子矿的浸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萃取和第二次萃取过程中分别采用1~10级萃取。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萃取和第二次萃取过程中分别采用2~5级逆流或错流或半逆流萃取。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过程采用离心萃取器或脉冲筛板塔设备。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反萃回收所述一次负载有机相和二次负载有机相中稀土的步骤包括:对所述一次负载有机相采用3~6mol/L盐酸反萃,得到氯化中重稀土溶液,所述氯化中重稀土溶液中稀土含量以REO计大于100g/L;对所述二次负载有机相采用3~6mol/L盐酸反萃,得到氯化轻稀土溶液,所述氯化轻稀土溶液中稀土含量以REO计大于100g/L。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中重稀土溶液中稀土含量以REO计大于200g/L。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轻稀土溶液中稀土含量以REO计大于200g/L。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一次负载有机相和二次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时,采用2~10级反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372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镁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硫高砷炭质金矿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