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外粉体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79049.0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9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钱轶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聚金信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18/02 | 分类号: | C04B1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425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工程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红外辐射材料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以路用红外辐射粉体代替矿粉制备的自散热型沥青混合料可将沥青路面在高温条件下所吸收的热量以窗口波段红外线的形式发射到外太空,从而达到降低沥青路面温度的目的。相比与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该红外沥青路面可以有效降低高温条件下沥青路面的温度,改善城市环境,缓解城市惹到效应;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节省维护修理相关费用。
另外,在冶金工业中,冶金工业废渣具有一定的可利用性和工业价值,我国冶金废渣利用起步较晚,目前高炉渣利用率在70-85%,钢渣利用率仅25%左右。冶金工业废渣中含有的氧化物成分可以作为制造红外粉体的原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外粉体生产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冶金工业废渣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外粉体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原料处理:将冶金工业废渣和矿物原料混合作为基料,对成团块状的工业废渣和矿物原料,粉碎混合15-20分钟,形成均匀的细料混合体;
然后再加入氧化物原料混合均匀,混合后的原料中包含有: V2O5、Fe2O3、SiO2、MnO-2、TiO2、Cr2O3、MgO、Al2O3、CaO、B2O3、ZrO2、Co2O3;
b、烧结:在1000-1200℃下烧结2-4小时;
c、初碎:将上述步骤中得到的物料破碎成1cm以下的小块;;
d、中碎:将上述步骤中得到的物料研磨成80-100目的细料;
e、超细化:将上述步骤中得到的物料气流粉碎机中进行超细化;
f、成型:将合成的红外粉体制成Φ20*1mm的标准样式;
g、性能测试:采用γ射线仪分析其主要组成,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进行颗粒粒径和外观结构分析,采用自动粒度仪对粉体的颗粒粒径及分布进行测试,采用红外辐射测量仪对其红外发射率和波长进行测定。
上述步骤a中,原料在振动混合机中粉碎。
上述步骤c中,烧结设备为箱式窑炉。
上述步骤c中,初碎采用锤式破碎机。
上述步骤d中,研磨采用球磨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工业废渣作为主要基料生产红外粉体,实现了废弃物材料的资源化利用,节省了废渣的处理费用,避免了工业废渣填埋处理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以红外粉体作为填料生产红外辐射型沥青混凝土,铺筑红外沥青路面,降低了高温季节沥青面层的温度,减少了路面高温病害,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节省了沥青路面的维护费用,同时缓解了城市惹到效应,改善了人居环境,减轻了高温季节城市电力负荷,具有良好的低碳节能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红外粉体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处理:将工业废渣和矿物原料混合作为基料,对成团块状的工业废渣和矿物原料,置于振动混合机中粉碎混合15-20分钟,形成均匀的细料混合体;
然后再加入氧化物原料混合均匀;
2、烧结:上述物料在箱式窑炉中,1000-1200℃下烧结2-4小时
3、初碎:将上述步骤中得到的物料在锤式破碎机中破碎成1cm以下的小块;;
4、研磨:将上述步骤中得到的物料在球磨机中研磨成80-100目的细料;
5、超细化:将上述步骤中得到的物料气流粉碎机中进行超细化;
6、成型:将合成的红外粉体制成Φ20*1mm的标准样式;
7、性能测试:采用γ射线仪分析其主要组成,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进行颗粒粒径和外观结构分析,采用自动粒度仪对粉体的颗粒粒径及分布进行测试,采用红外辐射测量仪对其红外发射率和波长进行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聚金信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聚金信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90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