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拆装式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模型教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2562.7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0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曹广力;贡成良;薛仁宇;郑小坚;朱越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00 | 分类号: | G09B2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拆装 固定 细胞 模型 教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教学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拆装式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模型教具。
背景技术
微生物可以看做是多种酶的包裹,工业发酵是合理控制和利用微生物酶的过程,因此,可以将酶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出来,将其与底物作用制造产品,也可以将提取出的酶用固体支持物(成为载体)固定,使其成为不溶于水或者不易失散和可多次使用的微生物催化剂,利用它与底物作用制造产品。未固定的酶(细胞)用于工业生产,可以称为游离酶(细胞),固定的酶称为固定化酶,固定的微生物细胞称为固定化细胞。固定化酶(细胞)具有的优势为:1、固定化酶(细胞)可以重复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2、固定化酶(细胞)产品的分离、提纯等后处理比较容易;3、固定化酶(细胞)一般都做成了球形颗粒或薄片状,使产品的生产工艺操作简化,易于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和器材也比较容易;4、固定化酶(细胞)可以制成酶活力很高,而且抗酸、碱、温度变化的性能高,酶活力稳定;5、固定化酶相对产物更单一,非需要的产物更少,生产操作条件更易控制,而固定化细胞不需要酶的提取,减少了酶活力的损失和操作。
在教学领域中,一般都采用图片来讲解酶(细胞)的固定化方式,但是图片是二维的不能很好的体现固定化酶(细胞)的结构特征以及酶(细胞)的固定化方式,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辅助教学的工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拆装式的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模型教具。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拆装式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模型教具,其包括圆盘形的盆体、活动设置在所述盆体上方的盖体、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第三连接体、第四连接体,所述盖体顶面为镂空网,所述第一连接体为球体,所述第二连接体为底部设置有连接杆的球体,所述第三连接体为底部设置有倒T形的连接体的球体,所述第四连接体为底部设置有连接杆的球体连接而成的环形珠串。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盆体底部为半球形的镂空网,所述盖体顶面镂空网为半球形。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盆体外侧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盖体内侧面设置有内螺纹。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体吸附设置在所述盆体内。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连接体吸附设置在所述盖体外侧面。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盖体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相配合的卡口。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体围绕设置在所述盖体外侧面。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四连接体围绕设置在所述盖体外侧面。
用不同的载体和不同的操作方法将酶固定,根据固定化的主要机理,一般分为4类:1、吸附固定化,按照正负电荷相吸的原理,酶或细胞吸附在载体表面而被固定;2、包埋固定化,大分子的有机或无机聚合物,将酶或细胞包裹、固定在其凝胶中;3、共价固定化,酶或细胞与载体通过共价键而被固定;4、交联固定化,酶分子或细胞上的化合物基团之间在双功能基团交联剂作用下,与载体上的化合物基团相互交联呈网状结构而被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按照固定化的主要机理,分成4类结构配合:1、吸附固定化,盆体和盖体一起代表载体,第三连接体代表酶或细胞,;2、包埋固定化,盆体和盖体一起代表载体,第一连接体代表酶或细胞;3、共价固定化,盆体和盖体一起代表载体,第二连接体代表酶或细胞;4、交联固定化,盆体和盖体一起代表载体,第四连接体代表酶或细胞。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为拆装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能体现固定化酶或细胞的结构形态、酶或细胞的固定化方式还能提高操作者的动手能力、加深操作者对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结构的记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示意图。
其中:1、盆体;2、盖体;3、第一连接体;4、第二连接体;5、第三连接体;6、第四连接体;7、卡口;8、连接杆;9、连接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拆装式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模型教具,其包括圆盘形的盆体1、活动设置在盆体1上方的盖体2、第一连接体3、第二连接体4、第三连接体5、第四连接体6,盖体2顶面为镂空网,第一连接体3为球体,第二连接体4为底部设置有连接杆8的球体,第三连接体5为底部设置有倒T形的连接体9的球体,第四连接体6为底部设置有连接杆8的球体连接而成的环形珠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25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