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磁力铐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5764.0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0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沈学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杰 |
主分类号: | E05B75/00 | 分类号: | E05B7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磁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警用约束性警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安全磁力铐环。
背景技术
目前警用手铐分为两种,一种为老式手铐,结构为齿条和卡齿结合,锁眼类似于火车上使用的门锁。传统的老式手铐没有防拨装置,非常容易开启,只要能够使用工具将锁眼内部的多棱柱体旋转,便可以打开手铐。在平时办案中,这类手铐,无论是民警还是多次“进宫”的犯罪嫌疑人使用异物将老式手铐打开都很常见。还有一种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新式手铐,从80年代开始发明和使用,多为金属材质,按铐体结构形式分为板式金属手铐和筒式金属手铐,新式手铐在齿条与卡齿结合部大都增设了防拨片,且其锁芯一般是采用异形柱,须用专用钥匙才能转动锁芯打开手铐。即便如此,这种新式手铐仍然具有以下两点缺陷:一是由于这种手铐只能一把钥匙打开一把手铐,在警察人员使用时经常出现钥匙丢失、钥匙保管混乱等问题,非常不实用;二是由于手铐的结构原理简单,尽管增设了防拨片,但是只要有硬物,并且稍懂原理,用普通硬物把防拨片从卡环内拨开,手铐仍然可能被轻松打开。
国际发达国家警察使用的手铐整体结构与国内相差不大,但就具体结构形式和外观设计而言,相比之下,我国警察普遍使用的手铐在形态和结构设计方面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①铐环两侧没有定位槽,不容易咬合定位,间隙大,不稳固,且实际操作不便,往往难以实现单手“一压一挑”的上铐动作;②手铐闭锁装置设计位置不明显,且操作较为复杂,尤其是完成上铐之后,更加难以完成闭锁,存在执法安全隐患;③两铐环间距较大,歹徒很容易从背铐变成前铐;④手铐材料单一,铐体沉重,不便携带,手铐外观设计笨重,未考虑被捕人犯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心理感受。
综上所述,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就当前的警察工作实际而言,手铐在现代执法活动中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安全磁力铐环。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安全磁力铐环包括半圆弧形的主体铐环和半圆弧形的棘齿铐环,所述的主体铐环的一端通过铰链与棘齿铐环的一端铰接;主体铐环的另一端设置有锁舌外壳,锁舌外壳的前端设置有锁舌插孔,锁舌外壳内设置有支撑板和磁力锁;棘齿铐环的另一端设置有锁舌,锁舌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单向棘齿,通过锁舌与锁舌外壳以及磁力锁的配合实现主体铐环和棘齿铐环的扣合。
所述的主体铐环与棘齿铐环铰接的一端设置有内部安装智能芯片的智能芯片壳。
所述的锁舌外壳内设置有与锁舌上的单向棘齿配合的止动拨片,止动拨片下面设置有止动弹簧。
所述的锁舌上设置有多个锁针孔,锁舌外壳上设置有一个锁针孔,锁舌外壳上的锁针孔下侧设置有解锁插孔。
所述的磁力锁包括锁针和锁芯外壳,锁针的后端设置有锁针帽,锁针帽的外侧设置有拉环,锁针的中部开有凹槽;锁芯外壳内设置有铁碗和弹簧,铁碗上的钢珠槽内对应安装有钢珠。
所述的两个安全磁力铐环通过链条和接头连接在一起,接头安装在舌锁外壳的外表面。
本发明的安全磁力铐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解锁难度增加。完成磁力手铐解锁需要分两步完成,并且磁性锁钥匙为专用强磁,普通硬物无法尝试打开。
2)二次锁紧的同时完成闭锁,不需要专门的闭锁操作。
3)有效避免警察工作人员丢失钥匙、钥匙保管混乱等问题。
4)结构简洁、合理,更显人文关怀,外观美观、大方,铐体轻巧。
5)拷环内可安装智能芯片,单个拷环可用于监狱区内犯人的长期佩戴,便于实现对犯人的智能化控制与管理,智能化、自动化、柔性化水平高,信息化功能强大。
6)两个拷环链接可作为手铐使用,铐环间距小,可防止犯罪分子将背铐变为前铐。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安全磁力铐环闭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安全磁力铐环展开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安全磁力铐环磁力锁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安全磁力铐环另一种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中:1、棘齿铐环,2、铰链,3、主体铐环,4、锁舌外壳,5、锁舌插孔,6、锁针,7、锁针孔,8、锁芯外壳,9、支撑板,10、单向棘齿,11、止动弹簧,12、止动拨片,13、解锁插孔,14、拉环,15、锁针帽,16、凹槽,17、钢珠,18、铁碗,19、弹簧,20、智能芯片壳,21、链条,22、接头,23、锁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杰,未经张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57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将膜片连接到传感器壳体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试剂预加热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