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双输入BUCKBOOST直流变换器及其功率分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51567.1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0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孙孝峰;刘飞龙;李昕;李伟松;周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3/10 | 分类号: | H02M3/10;H02M3/155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16 | 代理人: | 李合印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输入 buckboost 直流 变换器 及其 功率 分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变换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双向双输入BUCKBOOST直流变换器及其功率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众所周知,可再生能源具有成本低、安全可靠、清洁无污染、能源丰富等特点,因此可再生能源发电展现了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应用较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形式有光伏发电、燃料电池供电、风力发电、水利发电、地热发电等等,但这些发电形式均存在电力供应不稳定、不连续、随气候条件变化等不足。在此情况下,采用多种能源联合供电的分布式供电系统显得更加合理和安全。
在传统的新能源联合供电系统中,每种能源形式通常需要一个DC/DC变换器,将各种能源变成直流输出,并联在公共的直流母线上,供给直流负载。但其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等问题。为了简化电路结构,降低系统成本,可以用一个多输入直流变换器(Multiple-Input Converter,MIC)代替多个单输入直流变换器。MIC允许多种能源输入,而且输入源的性质、幅值和特性可相同也可不同,多个输入源可以单独或共同向负载供电。因此提高了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实现能源的优化利用,并且降低系统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拓扑结构和控制方法均较简单,且能实现能量的自动分配利用的双向双输入BUCKBOOST直流变换器及其功率分配方法。
本发明的双向双输入BUCKBOOST直流变换器,包括第一BUCKBOOST脉冲电流源单元、第二BUCKBOOST脉冲电流源单元和输出滤波电路;
所述的第一BUCKBOOST脉冲电流源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直流电压源A、第一功率开关管M1、第二功率开关管M3和第一电感L1;第一输入直流电压源A的正极与第一功率开关管M1的漏极连接,第一功率开关管M1的源极与第二功率开关管M3的漏极、第一电感L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输入直流电压源A的负极连接;
所述的第二BUCKBOOST脉冲电流源单元包括第二输入直流电压源B、第三功率开关管M2、第四功率开关管M4和第二电感L2;第二输入直流电压源B的正极与第三功率开关管M2的漏极连接,第三功率开关管M2的源极与第四功率开关管M4的漏极、第二电感L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与第二输入直流电压源B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一BUCKBOOST脉冲电流源单元的第二功率开关管的M3源极与第二BUCKBOOST脉冲电流源单元的第四功率开关管的M4源极连接,第一BUCKBOOST脉冲电流源单元的第一输入直流电压源A的负极与第二BUCKBOOST脉冲电流源单元的第二输入直流电压源B的负极连接,第一BUCKBOOST脉冲电流源单元和第二BUCKBOOST脉冲电流源单元并联连接;
所述的输出滤波电路包括输出滤波电容c,其中输出滤波电容c的一端分别与第一BUCKBOOST脉冲电流源单元中的第二功率开关管M3的源极、第二BUCKBOOST脉冲电流源单元中的第四功率开关管M4的源极和负载R的一端连接,输出滤波电容c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BUCKBOOST脉冲电流源单元中的第一电感L1、第二BUCKBOOST脉冲电流源单元中的第二电感L2以及负载R的另一端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双向双输入BUCKBOOST直流变换器功率分配方法,它包括如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15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穿山甲鳞片仿生结构的钻杆
- 下一篇:一种隐藏式防盗锁芯和开启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