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藻复混肥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41987.1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4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岳万华;张彩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农舜天生态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300 山东省临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藻 复混肥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混肥,尤其涉及一种海藻复混肥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施肥是调节作物营养,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高产的重要措施。施肥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做到科学施肥。科学施肥的核心问题,一是如何减少肥料养分的损失,用最少的肥料,获得最高的产量,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二是调节好化肥和农家肥的施用比例,氮、磷、钾肥平衡施肥,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污染。为做到科学施肥,生产上提倡施用复合肥,特别是具有缓释作用的复合肥,一方面可以防止肥料施用土壤中后快速分解,大量流失;另一方面可以做到平衡施肥,复合肥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单独施用一种化肥存在的问题,但从培养土壤肥力这个角度考虑,仍然不够。这是因为复合肥,特别是造粒结构的复合肥,在造粒时往往添加大量的粘土,长期施用这种含有大量粘土的复合肥,很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同时,过量的氮、磷、钾,也能引起土壤板结。据试验,氮肥过量施入:微生物的氮素供应增加1份,相应消耗的碳素就增加25份,所消耗的碳素来源于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含量低,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2)磷肥过量施入:磷肥中的磷酸根离子与土壤中钙、镁等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既浪费磷肥,又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3)钾肥过量施入:钾肥中的钾离子置换性特别强,能将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多价阳离子置换出来,而一价的钾离子不具有键桥作用,土壤团粒结构的键桥被破坏了,也就破坏了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目前,缺少既能全面提供平衡的营养元素,又能调理土壤肥力的复混肥。
为此,研制一种具有调理土壤肥力,营养平衡,不用粘土作粘合剂,碳素含量高,微生物含量多的以有机物为主的复混肥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营养平衡,可以调理土壤肥力的海藻复混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海藻复混肥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海藻复混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氮肥40-50份、磷肥10-20份、钾肥10-20份、海藻增效剂5-10份、发酵酒糟10-15份、粘合剂5-10份。
优选的,氮肥45份、磷肥15份、钾肥15份、海藻增效剂7份、发酵酒糟12份、粘合剂7份。
所述氮肥为尿素或硫酸铵、氯化铵的至少一种;
所述磷肥为磷酸一铵或磷酸二铵的至少一种;
所述钾肥为硫酸钾或氯化钾;
所述粘合剂为聚丙烯酰胺。
所述海藻增效剂的制备方法为:
取磨成细度为80-100目的海藻粉、松针粉、大豆粉,按照质量比海藻粉∶松针粉∶大豆粉=7∶4∶2的比例均质搅拌成浆糊状,加入米曲霉和鲁氏酵母进行发酵,发酵条件为米曲霉加入量0.4-1.2%、鲁氏酵母加入量0.5-1.5%、发酵时间4d、发酵温度35℃。在此情况下发酵所得浆料蛋白酶活力达6.08g/100g(干基)。
所述米曲霉加入量0.8%、鲁氏酵母加入量1.0%。
所述海藻粉取自褐藻的海带、裙带菜和羊栖菜;红藻的龙须菜等。
所述松针粉取自马尾松、黑松、油松的针叶粉碎成的粉末。
所述发酵酒糟的制备方法为:酒糟与玉米粉按7∶3混合,加入0.2-0.5%的EM发酵菌剂,混合搅拌均匀,控制含水量60%,放入池中或缸中密封发酵三天即可。
所述酒糟取自于以玉米、高梁、大麦为酒基的白酒糟。
利用海藻粉、松针粉、大豆粉进行微生物发酵制备海藻增效剂,选用米曲霉和鲁氏酵母为发酵微生物,是因为它们都具有较强的蛋白酶、淀粉酶、淀粉葡糖苷酶及纤维素酶的活力,能把原料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分别分解为易于植物吸收的氨基酸和水溶性低聚糖类。其增效剂中蛋白酶活力的多少除受菌种种类的影响外,还受到菌种加入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本实验以发酵后所得浆料的蛋白酶活力(以氨基态氮/100g(干基)计)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个因素的最佳条件。
蛋白酶活力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农舜天生态肥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农舜天生态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19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马桶一键通
- 下一篇: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