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多种金属加工液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7643.3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3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恒鑫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73/02 | 分类号: | C10M173/02;C21D1/60;B23K35/22;C10N40/22;C10N40/08;C10N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巴晓艳 |
地址: | 264006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多种 金属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加工及热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和生产多种金属加工液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最少的配方,能制备多种相关的产品。
背景技术:
为提高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寿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能,人们常常需要对机械的零部件进行淬火热处理,为了使淬火后的金属及其合金的性能能够达到所需要求,人们一直在研究各种淬火剂。
在进行金属加工的过程中,经常有烧红的金属颗粒飞溅并粘附到附近的非焊接部位,为了防止飞溅物粘附到附近的非焊接部位,经常需要有飞溅剂。
在金属的加工过程中,比如刀具,由于经常和其他部件进行摩擦和剪切等原因,容易发热,时间一长,容易降低刀具的加工精度,缩短使用寿命,因此在切削的过程中,需要切削液进行润滑、冷却、对工件清洗、防锈。
另外,在高温炼钢、炼焦、加工环境下,为避免液压油外泄引起火灾,需要液压传动介质,特别是具有良好的消泡性能和良好抗磨性能的水乙二醇抗燃液。
现有技术中在制备上述金属加工液的时候,会有各种不同的配方,而没有统一的配方,因此给制造多种产品的时候带来一定的困难,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进行不同的配方,增加原材料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生产方法,所述方法能根据折光数来用同一的化合物制备多种金属加工及热处理液体。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制备多种金属加工及热处理液体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聚醚、三乙醇胺和亚硝酸钠的不同配比可同时制备多种金属加工及热处理液体;
进一步地,所述多种金属加工及热处理液体为二种或三种的金属加工及热处理液体;
进一步地,所述多种金属加工及热处理液体为四种及四种以上的金属加工及热处理液体;
进一步地,所述多种金属加工及热处理液体包括水性淬火剂、金属焊接防飞溅剂、水性透明切削液及抗燃液压液;
进一步地,制备所述水性淬火剂的配方是:30-40公斤聚醚,3-10公斤三乙醇胺,1-10公斤亚硝酸钠,注入自来水至100公斤,搅拌均匀,所述水性淬火剂的折光数为37-42;
进一步地,制备所述金属焊接防飞溅剂的配方:聚醚1-15公斤,三乙醇胺1-10公斤,亚硝酸钠1-10公斤,注入自来水至100公斤,搅拌均匀,所述金属焊接防飞溅剂的折光数为5-20;
进一步地,制备水性透明切削液的配方:聚醚0-40公斤,三乙醇胺5-10公斤,亚硝酸钠2-6公斤,注入自来水至100公斤,搅拌均匀,所述水性透明切削液的折光数为8-35;
进一步地,制备抗燃液压液的配方:聚醚10-30公斤,三乙醇胺1-10公斤、亚硝酸钠1-5公斤,余量水加至100公斤,搅拌均匀,所述抗燃液压液的折光数为25-45;
进一步地,所述聚醚可以用聚乙二醇替代;
进一步地,所述配方中加入乙二醇1-40公斤,消泡剂0.1-5公斤,杀菌剂0.1-5公斤,则成为水乙二醇抗燃液压液,其具有-10度到-60度防冻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选择功能高效、性能持久稳定、配伍兼容的三种化合物,能制备出多种金属加工及热处理液体,不仅效果好而且能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一中淬火剂的冷却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内容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说明书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水性淬火剂为浅黄色透明液体,对水有逆溶性。它克服了水冷却速度快,易使工件开裂,油品冷却速度慢,淬火效果差且易燃等缺点。
制备水性淬火剂的配方:取一干净包装桶,称量30-40公斤聚醚,3-10公斤三乙醇胺,1-10公斤亚硝酸钠,注入自来水至100公斤(淬火剂总量),搅拌均匀。
在试验中发现,淬火剂的浓度影响其冷却性能(参见附图1),具体参见表1:
表 1
由上表可见,20%浓度以下的水性淬火剂冷却速度介于水油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恒鑫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烟台恒鑫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76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