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质分析仪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35786.0 | 申请日: | 2013-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4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程鸿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博讯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416 | 分类号: | G01N27/4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质 分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析仪,尤其是一种水质分析仪。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承担在生产过程中的检测任务和分析任务,各种检测仪器、分析仪器层出不穷,这给仪器生产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业现代化的需要,现有的仪器生产企业必须不断改进技术,开发出各种具有新的技术效果的产品以促进科技的发展。
化学水处理在发电厂相当重要,只有对水进行适当的净化处理和严格的监督汽水质量,才能防止造成热力设备的结垢、腐蚀,避免爆管事故;才能防止过热器和汽轮机的积盐,以免汽轮机出力下降甚至造成停机事故。鉴于化学水处理的重要性,化学水质分析仪表的监控作用更加凸现。
目前国内水质分析仪大多测量参数单一,只能完成对某一水质参数的测量,后来为了生产的需要,人们发明了一种可以同时测电导率、PH值和溶氧值的水质分析仪,但是由于分析仪的三种测量探头都只有一个,因此只能用于一处水质的测量,实用性较差,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配置多台水质分析仪进行多点监测。
由于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对现有的水质分析仪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水质分析仪,这种水质分析仪可以进行多点测量。
本发明所设计的水质分析仪,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显示模块、溶氧电极、PH电极和电导电极,所述微处理器与存储器和显示模块相连接,所述溶氧电极、PH电极和电导电极的数量都是两个以上,每个溶氧电极通过对应的模拟测量电路与第一通道选择电路相连接,每个PH电极通过对应的模拟测量电路与第二通道选择电路相连接,每个电导电极通过对应的模拟测量电路与第三通道选择电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通道选择电路、第二通道选择电路及第三通道选择电路都分别通过AD转换器连接所述微处理器。
作为优选:
所述微处理器还与一个声光报警模块相连接;
所述微处理器还通过远程模块与远程控制中心相连接;
所述微处理器是型号为AT89C51-12PI的单片机;
所述PH电极的数量大于溶氧电极的数量,所述溶氧电极的数量大于电导电极的数量;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现有生产状况的需求。
所述溶氧电极、PH电极和电导电极的数量都是三个;
本发明所设计的水质分析仪,它的有益效果是:具有多个溶氧电极、PH电极和电导电极,因此可以进行多点测量,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以更为节省水质分析仪的数量;多个溶氧电极、PH电极和电导电极分别通过第一、第二、第三通道选择电路后最终与微处理器连接,因此结构更为简单,可以有效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水质分析仪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水质分析仪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水质分析仪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微处理器1、存储器2、显示模块3、溶氧电极4、PH电极5、电导电极6、模拟测量电路7、第一通道选择电路8、第二通道选择电路9、第三通道选择电路10、 AD转换器11、远程模块12、远程控制中心13、声光报警模块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水质分析仪,包括微处理器1、存储器2、显示模块3、溶氧电极4、PH电极5和电导电极6,所述微处理器1与存储器2和显示模块3相连接,所述溶氧电极4、PH电极5和电导电极6的数量都是三个,每个溶氧电极4通过对应的模拟测量电路7与第一通道选择电路8相连接,每个PH电极5通过对应的模拟测量电路7与第二通道选择电路9相连接,每个电导电极6通过对应的模拟测量电路7与第三通道选择电路10相连接,所述的第一通道选择电路8、第二通道选择电路9及第三通道选择电路10都分别通过AD转换器11连接所述微处理器1。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水质分析仪,其微处理器1是型号为AT89C51-12PI的单片机,明显地不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其它型号的单片机,或者其他的类别的控制器,如PL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博讯仪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博讯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57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