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密封结构的干式三相交流异步电机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69908.0 | 申请日: | 201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9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新;郑传银;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17/12 | 分类号: | H02K17/12;H02K3/44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密封 结构 三相 交流 异步电机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潜水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密封结构的干式三相交流异步电机及应用。
背景技术
潜海电机主要用作海洋活动的主要动力设备,目前主要用于电泵和石油钻机。在潜海电机的研制中,海水的导电性和腐蚀性一直是关注的重点之一,有关潜海电机的线圈密封技术,是各国研究的重点。现有密封技术有多种,其中应用于潜海电机中,主要有4类:干式、屏蔽式、充油式和充水式,其中后两种无法从原理上来根本保证完全的密封,而干式难以满足超过20米的潜海深度要求,现有屏蔽式虽可以满足深潜要求,但是由于屏蔽层厚度的加大,将直接增加电机的损耗。随着海洋活动的扩大,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潜海电机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提出一种新结构的潜海电机,通过新结构使得在基本不降低电机性能前提下,有效地提高电机的防海水渗漏性。
现有电机密封技术中,为了保护定子绕组,大部分都使用采用动密封技术,使得密封结构变得比较复杂,密封效果也不理想;随着压力、温度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外界的水分、油污和灰尘等杂物很容易侵入电机绕组所在的空间中,导致线圈磨损、腐蚀及老化,严重影响电机使用寿命。这里提出一种新的电机结构,在保持不降低电机性能的前提下,有效提高电机的密封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密封结构的干式三相交流异步电机及应用,使定子绕组免受水分、油污及灰尘等影响而导致的老化和损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密封结构的干式三相交流异步电机,包括安装在外壳内的转子和定子,所述定子包括六爪的定子齿身和定子轭部,所述定子齿身呈L形,所述L形的定子齿身的直端穿过屏蔽隔板与定子轭部贴合,所述L形定子齿身的钩端与所述转子有效对齐;所述屏蔽隔板、外壳的后端盖和定子轭部连接密封形成定子腔,所述定子齿身上绕有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位于定子腔内;所述定子腔内充有压缩空气。
所述转子一端与电机轴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定子腔通过轴承和轴承盖与外壳的后端盖相连。
所述转子一端与电机轴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屏蔽隔板相连。
所述屏蔽隔板上设有圆柱体,所述圆柱体与所述定子轭部相连,并位于所述定子腔内。
所述屏蔽隔板上对应定子齿身的位置开有安装孔;所述定子齿身的直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屏蔽隔板安装配合,并通过O型密封圈和环氧树脂密封。
所述定子轭部与所述外壳的后端盖为一体结构。
所述后端盖上设有充入孔,所述充入孔上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由O型密封圈和环氧树脂密封。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还提供一种上述的基于密封结构的干式三相交流异步电机在潜海电机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可实现电机定子与转子的完全隔离,仅使用静密封就可以达到保护定子绕组的目的,具有良好的密封功效;电机运行安全性好,故障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定子齿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定子和转子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基于密封结构的干式三相交流异步电机,如图1所示,包括安装在外壳内的转子1和定子2,所述定子2包括六爪的定子齿身21和定子轭部22,所述定子齿身21呈L形,所述L形的定子齿身21的直端211穿过屏蔽隔板3与定子轭部22贴合,所述L形定子齿身21的钩端212与所述转子1有效对齐;所述屏蔽隔板3、外壳的后端盖4和定子轭部22连接密封形成定子腔8,所述定子齿身21上绕有定子绕组213,所述定子绕组213位于定子腔8内;所述定子腔8内充有压缩空气。其中,所述转子1一端与电机轴5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定子腔8通过轴承7和轴承盖6与外壳的后端盖4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99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