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管换热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7266.1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7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瞿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瞿红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杜静静 |
地址: | 210049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换热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组件,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热管换热器组件。
背景技术
热管是一种具有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它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壳内工质的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具有极高的导热性、良好的等温性、冷热两侧的传热面积可任意改变、可远距离传热、可控制温度等一系列优点。热管技术开始主要用于航天航空领域,我国自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对热管进行研究,自80年代以来相继开发了热管气-气换热器、热管气-水换热器、热管余热锅炉、热管蒸汽发生器、热管热风炉等各类热管产品。由热管组成的热管换热器具有以下优点:a.热管换热器可以通过换热器的中隔板使冷热流体完全分开,在运行过程中单根热管因为磨损、腐蚀、超温等原因发生破坏,也只是单根热管失效,而不会发生冷热流体的掺杂。所以热管换热器用于易然、易爆、腐蚀等流体的换热场合具有很高的可靠性;b. 热管换热器的冷、热流体完全分开流动,可以比较容易的实现冷、热流体的完全逆流换热;同时冷热流体均在管外流动,由于管外流动的换热系数远高于管内流动的换热系数,且两侧受热面均可采用扩展受热面,用于品位较低的热能的回收非常经济;c. 对于含尘量较高的流体,热管换热器可以通过热管结构尺寸,扩展受热面形式,以解决换热器的磨损堵灰问题; d.热管换热器用于带有腐蚀性的烟气的余热回收时,可以通过调整蒸发段、冷凝段的传热面积来调整热管管壁温度,使热管尽可能避开最大的腐蚀区域。由于热管换热器如此多的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炼油、锅炉、陶瓷、交通、轻纺、机械等行业中,作为废热回收和工艺过程中热能利用的节能设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存在如下缺点,由于热管换热器对冷媒充注量很难控制,冷媒充注量过多,极易产生浸没的现象,尤其在热管换热器刚起动时。冷媒充注量过少,极易产生干涸现象。浸没和干涸都会造成热管换热器换热能力的大幅度下降。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较低的热管换热器组件,该热换换热器组件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浸没和干涸现象,延长热管的使用寿命,节能效益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热管换热器组件,所述组件包括蒸发器、冷凝器以及设置在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还包括扩径装置,所述扩径装置设置在靠近蒸发器的一侧。
作为本发明一种改进所述扩径装置的直径是管道直径的3—6倍。
作为本发明一种改进,所述扩径装置容积为蒸发器管内容积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作为本发明一种改进,所述扩径装置的上侧与蒸发器上侧的中心线同高,下侧比蒸发器下侧的管道高。
作为本发明一种改进,所述蒸发器设置为微通道铝翅片换热器。
作为本发明一种改进,所述冷凝器设置为钎焊板式换热器。
作为本发明一种改进,所述冷凝器安装高度高于蒸发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如下,1)该换热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较
低;2)该换热器组件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浸没和干涸现象,同时方便计算加液量;3)该组件使热管换热器能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换热器的换热能力达到最高,节能效益提高,延长热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凝器,2、蒸发器,3、管道,4、扩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和认识,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的说明和介绍。
实施例1:
参见图1,热管换热器组件,所述组件包括蒸发器2、冷凝器1以及设置在蒸发器2与冷凝器1之间的管道3,管道内充注冷媒、冷媒可以选择R22、R134、R407C、R410A等,所述换热器组件还包括扩径装置4,所述扩径装置设置在靠近蒸发器2的一侧。该换热器组件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浸没和干涸现象,同时加液量计算方便。
实施例2:
作为本发明一种改进,所述扩径装置4的直径是管道3直径的3—6倍,优选是4倍或者5倍,在满足各种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瞿红,未经瞿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72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