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麦幼胚的冷冻储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87497.0 | 申请日: | 2013-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5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叶兴国;王新敏;王轲;徐惠君;杜丽璞;林志珊;张伟;李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3/00 | 分类号: | A01N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麦 冷冻 储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幼胚的冷冻储藏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利用组织离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是开展小麦细胞工程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的重要环节。目前为止,对小麦生长点、幼胚、幼穗、花药、成熟胚、小孢子等外植体材料培养先后获得了再生植株,然而,不同组织、器官之间再生率差异较大。其中,小麦幼胚被认为是再生率最高的外植体类型。为了提高小麦幼胚培养再生植株的效率,国内学者详细研究了影响小麦幼胚培养的因素,包括基因型、植物激素、幼胚大小、培养基组成、碳源、有机添加物、氧气浓度、干燥处理和培养程序等。另外,发现小麦供体植株生长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营养、湿度等,通过影响小麦幼胚的生理状态而影响其再生效果。上述研究结果显著提高了小麦幼胚的再生效率,促进了小麦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但小麦幼胚供应受季节、生长环境条件的严格制约。例如在我国华北地区,每年用于小麦转基因研究的幼胚主要来自二种环境条件下,一是1月-3月取自温室,二是5月中旬到6月上旬取自大田。来源于人工环境的实验材料数量有限,尤其一些科研单位缺乏人工气候设施,不能满足小麦转化对幼胚材料的需求,小麦幼胚材料主要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然而,每年从大田中取样适宜小麦幼胚材料的时间非常短促,在传统低温储藏条件下(4℃)只能储藏3~5天,超过7天后几乎失去了再生潜力,限制了小麦转基因研究的开展和工作效率。
探讨冷冻储存小麦幼胚的方法,在保持小麦幼胚再生性能的基础上延长其供应时间,对于开展小麦细胞工程育种和转基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麦幼胚的冷冻储藏方法,该方法可延长小麦幼胚在组织培养和转基因研究中的供给时间。
本发明所提供的小麦幼胚的冷冻储藏方法,具体是将小麦幼穗置于温度-10℃~0℃的条件下保存。
在所述方法中,所述小麦幼穗为开花授粉13~16天的小麦幼穗。此时,所述小麦幼穗中的小麦幼胚为心形期幼胚。具体的,所述小麦幼胚的大小为1.3~1.5mm。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小麦具体为小麦品种CB037。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中的所述温度具体为-5℃。相应的,所述保存的时间可达25天,如20天,再如5~15天或10~15天。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中的所述温度具体为-10℃。相应的,所述保存的时间可达10天,如7~9天。
在所述方法中,所述小麦幼穗是用锡箔纸包裹后进行低温冷冻保存的。既可以减少保存过程中的水分蒸发,又能适当透气。
本发明通过利用零下低温储存小麦幼穗,延长了小麦幼胚的供给时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麦幼胚取材受季节性及人工气候条件限制的问题,对于小麦规模化转基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发现-10~0℃是适宜长期储存小麦幼胚的温度条件:-10℃条件下可保存10天左右,小麦幼胚的再生率与未经低温储藏的对照组小麦幼胚相比无显著差异,而且实生芽率显著降低;-5℃条件下可保存25天左右,特别是保存5~15天时,小麦幼胚的再生率与未经低温储藏的对照组小麦幼胚相比更高,且显著差异,同时实生芽率显著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小麦CB037幼胚经-5℃低温处理不同时间后的组织培养情况。其中,A的处理时间为0天(对照CK);B的处理时间为5天;C的处理时间为10天;D的处理时间为15天;E的处理时间为25天。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74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