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腔助力器及其隔板支撑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62430.1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9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马闯;葛宏;郑玉华;欧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陆汽车制动系统销售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56 | 分类号: | B60T13/5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嘉 |
地址: | 201821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助力器 及其 隔板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腔助力器及其隔板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参考图1,双腔助力器采用一块隔板11使助力器内部形成前后双套串联的双腔助力形式。隔板11的外缘固定在助力器的前壳体12和后壳体13之间,隔板11的内缘通过密封圈14与导向套15之间滑动密封。
参考图2,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双腔助力器而言,由于大气与真空间的压强差产生的压力通过隔板11的外缘传到助力器后壳体13上,并且前大气腔是通过后壳体12的凸包10与后大气腔相通来实现进气的,其中前大气腔位于前壳体12与隔板11之间,后大气腔位于隔板11与后壳体之间。这样的结构会导致后壳体设计复杂,板厚减薄受影响,以及通气效率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腔助力器及其隔板支撑结构,能够提高前大气腔的进气效率,并改善压力的传递方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腔助力器,包括:
前壳体;
后壳体;
隔板,其外缘固定在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所述前壳体与隔板之间具有前大气腔,所述后壳体与隔板之间具有后大气腔;
其中,所述后壳体和隔板上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支撑套筒,所述前大气腔和后大气腔通过所述支撑套筒的内孔相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套筒与所述后壳体、隔板相固定,所述隔板承受的压力通过所述支撑套筒传递至所述后壳体与整车防火墙配合的连接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套筒的材料为塑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双腔助力器还包括:连接杆,该连接杆穿过所述前壳体并穿入所述支撑套筒的内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双腔助力器还包括:密封圈和导向套,所述隔板的内缘通过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导向套滑动密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双腔助力器的隔板支撑结构,包括:
隔板,所述隔板上具有安装孔;
支撑套筒,设置在所述隔板的安装孔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套筒与隔板相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套筒的材料为塑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腔助力器中的前大气腔和后大气腔通过支撑套筒的内孔相通,空气可以经由支撑套筒的内孔进入前大气腔,从而无需在后壳体上设置凸包,有利于提高进气效率,并且简化了后壳体的结构。另外,隔板承受的压力可以通过支撑套筒来传递,改善了隔板的支撑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双腔助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双腔助力器的空气流向以及隔板受力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腔助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支撑套筒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所示双腔助力器的空气流向以及隔板受力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支撑套筒的空气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考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双腔助力器包括:隔板31、前壳体32、后壳体33、密封圈34、导向套35、支撑套筒36、连接杆37。
其中,隔板31的外缘固定在前壳体32和后壳体33之间,前壳体32和隔板31之间设置有前大气腔,后壳体33与隔板31之间具有后大气腔。隔板31的内缘通过密封圈34与导向套35滑动密封。
前壳体32内包含前真空腔,通过大气与真空之间的压差实现助力。
后壳体33和隔板31上具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支撑套筒36,前大气腔和后大气腔可以通过支撑套筒36的内孔相同。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支撑套筒36的材料例如可以是塑料。
此外,前壳体32和后壳体33之间的连接杆37穿过前壳体32并传入支撑套筒36的内孔。
参考图5和图6,本实施例的双腔助力器中,后大气腔中的气体可以通过支撑套筒36的内孔进入前大气腔内,采用此种进气方式,有利于实现进气效率的最优化,而且后壳体33无需再设置凸包。
此外,支撑套筒36可以和隔板31以及后壳体33相固定,使得隔板31承受的压力可以通过支撑套筒36传递至后壳体33,进而传递至后壳体33与整车防火墙配合的连接面,从而改善了隔板31的支撑方式。
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陆汽车制动系统销售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大陆汽车制动系统销售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24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BGA器件焊球手工植球方法
- 下一篇:电路板的连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