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PET塑料制品的热咀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3413.1 | 申请日: | 2013-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2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巍;张扬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联余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2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1743 四川省成都市郫***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pet 塑料制品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瓶类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用于PET塑料制品的热咀模具。
背景技术
PET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饮料、食用油、医疗、酒类等瓶类包装市场,国家的食品安全卫生条例决定了此类制品的高要求。PET塑料制品的质量及外观要求主要体现在瓶坯浇口的控制上,这对模具制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塑料注塑成型模具通常采用阀针式热流道模具技术,但是通过热咀流道的熔融状态下的塑料流在压力作用下射出,使塑料进入产品模具的型腔内,但是由于医药包装类瓶体制件的结构特殊,浇口料把粗大,而粗大的料把不易被冷却,浇口不平整,容易出现牵丝、发白或发黄等现象。
中国专利200520119570.9公开了一种阀针式热流道模具,热咀包括热咀本体、咀尖和浇口衬套,通过衬套直接与产品的模具接触,减少热量损失,并且可以防止产品模具的温度升高,但是浇口衬套的隔热效果不好,而且只有一道隔热,不能完全将热量保留在塑料流动区域内,通过这样模具所得的瓶体制件的浇口料把粗大,其大端约为Φ4.5mm,小端约为Φ4mm,长度约为8mm,浇口的质量无法保证。而且在注射过程中,由于注射量的控制不准确以及注射偏移量较大,容易出现瓶类制件的分子排列太密或太稀的现象,严重影响注塑过程中的瓶类制件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拆装方便、浇口平整无飞边和模具使用寿命长的用于PET塑料制品的热咀模具,通过咀套和隔热帽双重隔热,使得塑料流动区域的温度保持在较高的状态,而注腔内部的注塑腔的温度保持在较低的状态,保证浇口质量,避免产品出现飞边、牵丝、发白以及发黄等现象。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用于PET塑料制品的热咀模具,它包括加热座、内咀尖、外咀尖、隔热帽、注腔、咀套和阀针,加热座为中空结构,加热座内部的上方开设有加热腔体,加热腔体的下方设置有内咀尖安装座,内咀尖配合安装在内咀尖安装座内部,外咀尖内部设置有内咀尖配合型面,外咀尖外壁与加热座配合连接,内咀尖配合型面与内咀尖的外壁配合,加热座下部与咀套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外咀尖的下部配合安装有隔热帽,注腔也为中空结构,注腔的下部为注塑腔,注腔的上部为隔热帽安装槽,注塑腔与隔热帽安装槽通过瓶坯浇口连通,隔热帽的外壁与隔热帽安装槽的内壁配合连接;加热座内部还设置有阀针,阀针的下端依次穿过内咀尖、外咀尖和隔热帽并与瓶坯浇口配合。
所述的瓶坯浇口直径范围为Φ3.9~Φ4.1mm。
所述的内咀尖由铍铜制成。
所述的外咀尖由高硬度合金钢制成。
所述的咀套由钛合金制成。
所述的隔热帽由耐高温绝热材料制成。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结构简单,采用阶梯配合的方式安装,使得各个表面精密配合,其结构新颖,模具的精度高。
2、只有咀套和加热座为螺纹配合连接,其余部位均为过渡配合连接,因此在安装或拆卸时,只需旋下咀套,即可实现加热座与注腔分离,其余部件则可较为方便地分离,拆装非常方便、简单。
3、通过咀套和隔热帽双重隔热,使得塑料流动区域的温度保持在较高的状态,而注腔内部的注塑腔的温度保持在较低的状态,保证浇口质量,避免产品出现飞边、牵丝、发白以及发黄等现象。
4、隔热帽选用耐高温绝热材料,模具长期生产过程中此零件不分解氧化,外咀尖选用高硬度合金钢,当阀针向上或向下运动时,阀针对外咀尖的内壁的磨损量小,从而减少阀针对瓶坯浇口内壁的磨损,使得模具的使用寿命大幅度增加。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加热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注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 为内咀尖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 为外咀尖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 为咀套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 为隔热帽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针,2-加热座,3-内咀尖,4-外咀尖,5-隔热帽,6-注腔,7-咀套,8-瓶坯浇口,9-加热腔体,10-内咀尖安装座,11-注塑腔,12-内咀尖配合型面,13-隔热帽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联余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联余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34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边坡生态混凝土防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精制注浆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