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核桃叶中总黄酮苷元的提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8648.1 | 申请日: | 201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2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丁志山;蒋福升;张坤;丁滨;金波;高承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52 | 分类号: | A61K36/52;B01D15/20;A61P29/00;A61P37/08;A61P9/08;A61P9/06;A61P1/16;A61P9/10;A61P31/12;A61P3/06;A61P3/10;A61P35/00;A61K12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核桃 叶中总 黄酮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聚酰胺分离纯化中药有效成分的方法,更具体的来说是聚酰胺分离富集山核桃叶中总黄酮苷元的新方法,属于中药化学的分离纯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界中,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的器官(如种子、花、果实、和叶子)和其他中药材原料中,例如回心草、甜茶、金莲花、益母草、银杏叶、山楂、甘蔗、板栗花、蜂胶等里面都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凡是有两个苯环(A环和B环)通过三碳链相连结而形成的一类化合物统称为黄酮类化合物,其基本骨架为C6-C3-C6,常有羟基、甲氧基、甲基、异戊烯基等取代。根据其B环的连接位置(2位或3位),C环氧化程度和C环是否成环等因素将黄酮类化合物分为七大类:黄酮和黄酮醇类、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类、异黄酮和二氢异黄酮、查耳酮和二氢查耳酮、橙酮类、花色素和黄烷醇类以及其他黄酮类。目前已经有600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被鉴定出来,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更多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被鉴定出来。黄酮类化合物多是以黄酮苷(黄酮和多糖之间以糖苷键相连)和黄酮苷元(游离的黄酮单体)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体内和天然中药材原料中。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已经非常广泛而深入,其生理及药理作用和活性研究也相当深入。有文献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有抗炎镇痛、抗过敏、扩张血管、抗氧化、抗心律失常、改善微循环、抗脂肪肝、防止动脉硬化、抗病毒、降血脂、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协同增进抗肿瘤药物疗效等药理作用。作为一种天然存在 的有机化合物,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领域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故从天然植物和中药材原料中提取、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进而进行有效地药理实验研究是一项极有必要性和有意义的工作。
目前实验室多采用聚酰胺树脂法精制纯化黄酮类化合物,不仅方法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稳定性好和容易再生等特点,而且其安全性也高,没有重金属和有毒有机试剂残留等问题。层析分离中常用的聚酰胺是由己内酰胺聚合而成的尼龙6和由己二酸和己二胺聚合而成的尼龙66。聚酰胺是一类结构中含有重复单位酰胺键(-CO-NH-)的高分子聚合物,酰胺基团上的O、N原子在酸性介质中结合质子而带正电荷,以静电引力形成吸附溶液中的阴离子,故可与酚类、酸类、醌类、黄酮类等富含酚羟基的化合物形成氢键而被吸附,而与不能形成氢键的化合物分离。聚酰胺不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及丙酮等有机溶剂,对碱较稳定,对酸尤其是无机酸稳定性较差,可溶于浓盐酸、冰醋酸及甲酸。
查阅相关文献,传统的用聚酰胺纯化精制总黄酮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以用聚酰胺纯化野菊花中的蒙花苷为例简述这种方法。首先,配制蒙花苷标准品溶液,用HPLC制作标准曲线。然后,80%的乙醇浸泡提取野菊花,把提取液浓缩,真空干燥至浸膏状(或干粉)。取少量浸膏加水配制已知浓度的上柱样品液,通过静态吸附考察和动态吸附考察确定综合性能最好的聚酰胺,评价聚酰胺的性能标准是静态吸附量和解吸率,动态吸附量和解吸率。选取最佳的聚酰胺,上柱以后,开始上样(上样液浓度已知),一般都是采用湿法上样。在上样后聚酰胺开始吸附黄酮,由于上样液的浓度、上样液的体积及上样吸附时间这些条件都会影响聚酰胺吸附黄酮的效果,故需要对这些条件进行优化。黄酮吸附在聚酰胺上以后,用洗脱液进行洗脱,洗脱条件的控制亦会对洗脱效果 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洗脱液的浓度、洗脱液的用量、洗脱速度以及除杂液的用量这些条件也需要优化,使洗脱效果达到最佳。由于聚酰胺在水环境下吸附黄酮的效果最佳,故上样液一般都是配制成水溶液,而洗脱液一般都是用不同浓度乙醇来解吸附。
但是,若是用这种方法分离富集黄酮苷元却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发现,采用聚酰胺传统分离、富集工艺根本难以做到,原因在于:其一,待分离的黄酮苷元脂溶性较强,用蒸馏水稀释根本无法溶解;其二,虽然可以先用适量的乙醇溶解,然后大量蒸馏水稀释能够溶解,但其体积将非常巨大;其三,聚酰胺在水溶液中对黄酮类物质的吸附能力最强,稀释后的乙醇上样液是否会影响其黄酮苷元吸附仍有待考证。在实际中,无论是用聚酰胺分离富集黄酮苷元还是黄酮苷,我们都有类似问题,然而,检索文献资料,未有相关文献论述这一问题,而且几乎所有文献都只分离富集总黄酮。鉴于前述现象和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采用新的方法工艺,对聚酰胺分离富集黄酮进行改进,以适应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传统的聚酰胺分离富集黄酮的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难以应用于极性较小的黄酮苷及黄酮苷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未经浙江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86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光二极管检测电路
- 下一篇:一种二极管快速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