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独立单元控制温度的电热膜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40216.6 | 申请日: | 201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8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柱烨;朴炯圭;文重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地暖有限公司;导电泰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20 | 分类号: | H05B3/20;H05B3/10;H05B3/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程;何冲 |
地址: | 韩国忠清***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独立 单元 控制 温度 电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电热膜的发明。本发明利用银胶将碳丝分割成独立单元,使各单元根据周围温度分别发热,从而实现控制温度的效果,即利用独立单元的取暖电热膜。
背景技术
通电发热的板状发热体调温容易且操作过程中不产生有害气体或噪音,因而被广泛应用。家庭生活中可用于电热垫, 电热毯, 褥垫、被褥、休闲或防寒电加热服等,工业上可用于建筑物取暖、加热设备、农产品水产的烘干设备或停车场防结冰设备等。
利用板状发热体的早期产品通常选用镍铬电热丝等金属丝作为发热材料,存在发热部分局限于发热丝部位,温度分布不均等问题。而目前主要利用碳发热体的电热膜代替上述金属发热丝。
电热膜由整面覆盖碳层的发热结构构成,可用于多种用途,即可安装于汽车玻璃窗防止上霜,也可作为取暖设备装于地板或墙面。这种电热膜是加热快、施工操作方便、耐久性好、无火花的加热方式,优点是能够降低事故风险,维持安静,洁净取暖环境,经济实用。
用于地板的电热膜,需要为地板全面加热,耗电源与发热量相对较高,因此容易发生变形引起火灾。电热膜的面料采用耐久性卓越的PET,一般不会发生问题,但保护碳线路板的塑封膜(laminating film)黏着物EVA 乙烯树脂,对周边温度反应敏感。通常塑封膜在周边温度达到80~90℃时开始融化,达到 100℃以上温度时就会变形,破坏碳线路板,此时有可能产生火花引起火灾。另外,如果将物品放置在地板电热膜上,可能会使热量集中,进而导致火灾。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碳线路板制成独立单元发热,防止电热膜集热现象避免火灾发生,避免局部过热导致塑封膜(laminating film)变形、破坏碳线路板,旨在提供利用独立单元控制温度的电热膜。
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作为使用碳的板状电热膜,可利用独立单元控制温度,该电热膜由以下部件组成:四角形的板状第一平板;以长条形状在第一平板上方以一定间隔安装的多个碳丝; 多个碳丝中从第一个碳丝向第一平板的一端方向隔离一定距离安装的第一垂直银胶,多个碳丝中从最后一个碳丝向第一平板的另一端方向隔离一定距离安装的第二垂直银胶,与碳丝和第一垂直银胶的方向垂直安装的、一端与第一垂直银胶相连另一端穿过多个碳丝与最后一个碳丝相连的第一水平银胶,与碳丝和第二垂直银胶的方向垂直安装的、一端与第二垂直银胶相连另一端穿过多个碳丝与第一个碳丝相连的第二水平银胶组成的银胶;在第一垂直银胶和第二垂直银胶上分别以相同长度叠层安装的铜板;与第一平板尺寸相同、下方与第一平板上方相连、内部可装碳丝、银胶及铜板的第二平板(500)。
发明效果
具备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第一、 本发明采用独立单元方式发热的电热膜,不会因热量集中受损,因此没有发生火灾的隐患;
第二、本发明的碳线路板是利用正温度系数(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以下称‘PTC’)元件的电路,可伴随周边温度自动调温,具有节能效果,经济实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热膜的展示图。
图2是装于本发明电热膜的银胶设计图。
图3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平板上安装碳丝的图片。
图4是在图3基础上安装本发明银胶的图片。
图5是本发明电热膜的分解透视图。
符号的说明:
10 : 电热膜 100 : 第一平板
200 : 碳丝 210 : 独立单元
300 : 银胶 310 : 第一垂直银胶
320 : 第二垂直银胶 330 : 第一水平银胶
340 : 第二水平银胶 400 : 铜板
500 : 第二平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详细说明利用独立单元控制温度的电热膜(本发明)的具体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地暖有限公司;导电泰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韩国地暖有限公司;导电泰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02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