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潜式预制沉箱式装置运输船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30809.4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5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郭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宏斌 |
主分类号: | B63B35/28 | 分类号: | B63B35/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8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潜式 预制 沉箱 装置 运输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快速运输各种预制沉箱式装置的运输船构造。
背景技术:
各种预制沉箱式装置,是笔者新设计的一种可在大陆边缘或大洋岛礁表面船坞或专用建造船坞中,快速建造形成,然后再拖运到南海与其他海域内的水下岛礁礁盘表面的要使用部位,进行坐沉性定位安放的民用或军用建筑。这样的各种预制沉箱式装置,可用于较低成本的建造形成军港、渔港、机场、海域控制与小型执法艇停靠水上平台。同时也可较低成本的建造形成一些不同大小的类威尼斯海上城市。
但在各种预制沉箱式装置建造形成后,如何将这些预制沉箱式装置,通过风大浪急的大洋海面运输到要安放地点,却是一个具有很大挑战性的问题。对此笔者曾经设想过采用拖船直接牵引,使预制沉箱式装置进行大洋内的海水表面移动,来解决各种类型预制沉箱式装置的运输问题,尽管这样的方案也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实际实施过程可能还是需要解决不少困难。当然也可采用从欧洲运回瓦良格航母的运输船来运,但其运输成本应该较高,所以还必须考虑提出更简单实用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就是提出一种更简单实用的预制沉箱式装置运输船。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提出的一种半潜式预制沉箱式装置运输船,其是由二侧类潜艇外形浮体(2)、预制沉箱式装置载运平台(3)、驾驶台(4)、动力与推进系统共同构成;其特征在于:在运输船二侧设置有二个类潜艇外形浮体(2),而在二个类潜艇外形浮体(2)之间或其上部,设置预制沉箱式装置载运平台(3)。
由于各种预制沉箱式装置本身具有较大浮力,所以采用半潜式运输船来运送这些预制沉箱式装置时,运输船需要的自重与载重能力都较小,船体的入水深度也较小,有利于低成本的制作运输船,并且运输各种预制沉箱式装置所需要的运输船的牵引动力也较小。
附图说明:
图1-4是几种结构略有差异的预制沉箱式装置运输船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内: 1 螺旋桨 2 类潜艇外形浮体 3 预制沉箱式装置载运平台4 驾驶台 5 有利于减少阻力的斜面或弧形曲面 6 喷水推进装置吸水孔7 喷水推进装置的喷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预制沉箱式装置运输船,可制作为图1、3那样的预制沉箱式装置载运平台(3)底面,与类潜艇外形浮体(2)底部平齐连接的结构。也可制作为图2、4那样的预制沉箱式装置载运平台(3)底面,与类潜艇外形浮体(2)顶部平齐连接的结构。还可制作为预制沉箱式装置载运平台(3)二侧边缘,安装在类潜艇外形浮体(2)中部部位的结构。应该是以类图1、3那样预制沉箱式装置载运平台(3)底面,与类潜艇外形浮体(2)底部平齐连接的结构实用性最好。
在预制沉箱式装置运输船的最前面船头附近部分,可制作为与图1内运输船船头外形类似的结构。也可制作为与图2-4内运输船船头外形类似的结构。也是以制作为类图1内的船头外形结构实用性更高。
在预制沉箱式装置运输船最前部的前下方或侧下方,最好制作较多喷水推进装置的吸水孔。并在预制沉箱式装置运输船二侧的类潜艇外形浮体外侧,设置喷水管与喷水口。或在预制沉箱式装置载运平台(3)内的夹层或下部、类潜艇外形浮体内侧等,制作喷水推进装置的喷水管。与在预制沉箱式装置载运平台或与类潜艇外形浮体(2)后部,制作喷水推进装置后部的喷水口。
预制沉箱式装置运输船的推进装置,可如图1-4主要采用螺旋桨推进装置进行推进。也可主要采用(甚至完全采用)喷水推进系统来进行推进。因笔者设计的各种预制沉箱式装置的横向宽度一般都较大,横向宽度在几十米到百米左右,所以其在运动过程的前进阻力必然会较大,所以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在预制沉箱式装置运输船的前部吸出大量海水,运送到运输船的后部或边侧部,进行快速喷发来提供动力,一定可在提供强大前进动力的同时,也极大幅度的减小前进阻力。
为了最大幅度的压浪与减阻,预制沉箱式装置运输船适宜在其船头最前部的前下方,制作相对海平面交角很小与向前延伸距离较大的外飘。另外也最好如图1内看到的那样,在船头中央的上下部表面的中央部位,设置隆起的类三角状锥形体,或类三角状弧形锥体,使整个船头形成类菱形体状。
因预制沉箱式装置运输船,在装载预制沉箱式装置移动过程,除驾驶台中上部以外都是在水面下潜行,所以就是驾驶台的左右二侧表面,也最好如图1内绘制的那样,制作为有利于减少阻力的斜面或弧形曲面(5),以便大幅度减少前进过程的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宏斌,未经郭宏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08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高光耐磨光油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自走式瓜类收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