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子结构模块式预制拼装节点式框架结构拼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4482.1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1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余志武;国巍;龚永智;伍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4 | 分类号: | E04G21/14;E04B1/19;E02D27/42;E02D2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75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韶山***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结构 模块 预制 拼装 节点 框架结构 方法 | ||
1.一种新型子结构模块式预制拼装节点式框架结构拼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1)预制拼装节点式框架结构包含:框架节点子结构、预制梁子结构、楼板及保温隔热外墙挂板,预制框架节点子结构为立柱与横梁组成的单节点结构,依据吊装设备吊装能力的大小及建筑布置,将每个建筑物基础子结构、单层或多层预制框架节点子结构、预制梁子结构作为一个单独拼装单元,以减少现场拼装接点的数量提高建筑物整体性为目的,确定子结构拼装单元的结构形式;
(2)预制框架节点子结构分为底层结构、中间多层结构和顶层结构,底层结构为底层边跨框架节点子结构、底层边跨内框架节点子结构、底层中部边跨框架节点子结构或底层中部内跨框架节点子结构;中间多层结构为中间多层边跨框架节点子结构、中间多层边跨内框架节点子结构、中间多层中部边跨框架节点子结构或中间多层中部内跨框架节点子结构;顶层结构为顶层边跨框架节点子结构、顶层边跨内框架节点子结构、顶层中部边跨框架节点子结构或顶层中部内跨框架节点子结构;
(3)预制框架节点子结构和预制梁子结构分别进行工厂或工地分单元工预制,提高施工质量和现场施工速度;
(4)预制框架节点子结构通过预制梁子结构连接组合,实现建筑物的整体拼装,在结构外侧设置有保温隔热外墙挂板,在楼层之间铺设楼板,形成子结构模块式预制拼装节点式框架结构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子结构模块式预制拼装节点式框架结构拼装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制框架节点子结构按照在房屋建筑中所处的顶层位置、中间层位置或者底层位置,或者预制框架节点子结构分为内部、侧边或角部多种形式的预制类型,不同位置的预制框架节点子结构在框架梁、框架柱或者悬挑短梁布置方面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①顶层的预制框架节点子结构无上部框架柱,下部框架柱高度选取弯矩较小处,一般可取1/2层高;②底层的预制框架节点子结构下部框架柱高度为1/3和2/3层高,并通过柱高的不同以错开连接接点的高度,上部立柱高度为1/2层高;③中间层的预制框架节点子结构上下部框架柱高度均为1/2层高;④侧边的预制框架节点子结构外侧单边无悬挑短梁;⑤角部的预制框架节点子结构两个外侧边无悬挑短梁;⑥内部的预制框架节点子结构上下部框架柱、框架梁和悬挑短梁均存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子结构模块式预制拼装节点式框架结构拼装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制梁子结构与预制框架节点子结构通过预制梁子结构和预制框架节点子结构上的悬挑短梁相连接形成整体框架结构,预制梁子结构占实际跨度的1/2-3/4,即接点位置接近弯矩反弯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子结构模块式预制拼装节点式框架结构拼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底层预制框架节点子结构和顶层预制框架节点子结构为多层结构,底层、中间层和顶层结合,形成与建筑同高的框架节点子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子结构模块式预制拼装节点式框架结构拼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视实际工程情况和要求,通过单层的预制框架节点子结构与多层的预制框架节点子结构的组合,实现设置在同一楼层的预制框架节点子结构的框架柱拼装接点互相错开,柱柱拼装接点设置在内力简单、明确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子结构模块式预制拼装节点式框架结构拼装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制框架节点子结构的梁和柱的拼装接节点采用干接点连接或湿接点连接形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子结构模块式预制拼装节点式框架结构拼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筑基础子结构为天然基础、柱下独立基础或桩基础,建筑基础子结构为现场现浇或预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子结构模块式预制拼装节点式框架结构拼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拼装的预制框架结构的楼板采用预制楼板;或者拼装的预制框架结构外挂填充墙体,填充墙体为保温填充墙体,拼装的预制结构结合预制保温填充墙体,建成节能环保的建筑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448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三聚氰胺底材的聚氨酯漆
- 下一篇:手提式箱式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