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桩底桩侧联合后注浆预应力管桩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5536.1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7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聂重军;杨德欢;刘俊斌;黄小娟;柴任钢;闫肃;赵贤;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5/58 | 分类号: | E02D5/58;E02D5/62;E02D15/04;E02D5/72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郭立中;乔清杰 |
地址: | 41000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桩底桩侧 联合 后注浆 预应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尤其是一种桩底和桩侧联合后注浆的预应力管桩。
背景技术
当今国内外土木建筑深基础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应用非常普遍,为我国工程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但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深厚软土地层中因桩身表面光滑,导致桩侧摩阻力不能有效发挥,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承载力得不到有效的体现。并且,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施工过程由于施工方法不当,容易出现质量隐患,往往达不到所需要的效果。大量实践资料表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容易出现承载力实测值小于设计值的情况。当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打桩后采取对桩端(孔底)及桩侧(孔壁)实施压力联合注浆措施,通过注浆使土体力学性能及桩土之间的边界条件得到改变,桩周围岩土的强度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桩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因此可以减少布桩数量和承台尺寸,减小挤土对邻周的影响,并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同时,端头板暴露在土中,受腐蚀严重。所以如何加强管桩的桩底强度和加强桩侧摩阻力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力措施,经专利检索,还尚无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桩底桩侧联合后注浆预应力管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方案为:
一种桩底桩侧联合后注浆预应力管桩,其包括若干段通过环形端头板连接的桩段,注浆设备,与注浆设备连接且通入桩段内的桩底注浆导管和多根桩侧注浆导管;
所述端头板上设有沿圆环径向打通的多个螺纹出浆孔,所述端头板内侧设有通过多个桩侧注浆三通阀依次连接成的环状高压注浆软管;所述桩侧注浆三通阀与螺纹钢管连接,螺纹钢管与螺纹出浆孔连接;所述桩侧注浆导管与桩侧注浆三通阀顶部接口连接;未与桩侧注浆导管连接的桩侧注浆三通阀顶部接口设有密封机构;
所述底部桩段底端设有带中心定位孔的封底钢板,封底钢板与带C出浆孔的锥形桩靴连接,锥形桩靴底端设有桩尖;所述桩底注浆导管穿过封底钢板上的中心定位孔伸入桩靴内腔中;所述桩底注浆导管伸入桩靴内腔中的延伸导管上设有A注浆孔,所述延伸导管外套有橡皮管套,延伸导管底端设有A封底钢片;所述桩靴内侧设有带B出浆孔的内隔钢板;
所述注浆设备包括A水泥搅拌桶,与A水泥搅拌桶连接的A水泥储存桶,与A水泥储存桶连接的A注浆泵,B水泥搅拌桶,与B水泥搅拌桶连接的B水泥储存桶,与B水泥储存桶连接的B注浆泵;所述桩底注浆导管与B注浆泵连接;所述桩侧注浆导管与A注浆泵连接。
另外,所述螺纹出浆孔的出口端设有钢筛;所述螺纹钢管端部设有B封底钢片,所述螺纹钢管上设有D出浆孔;所述螺纹出浆孔与螺纹钢管之间的环隙设有橡皮套;所述B封底钢片上设有防止橡皮套脱落的细钢条;所述封底钢板与底部桩段底端之间设有端头铁件;所述锥形桩靴上的C出浆孔呈十字阵型排列;所述锥形桩靴内侧设有对称排布的4片内隔钢板。所述的注浆导管采用国标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管,注浆导管的公称口径 ,实际壁厚不小于2.75mm,原材料符合国标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的端头板预先留有带螺纹的出浆孔,将一头带螺纹另一有带出浆孔的钢管与出浆孔拧紧对接,注浆阀与超出端头板孔洞的后半段螺纹拧紧连接。高压注浆软管与三通一一连接形成环形通路,选择其中一个三通与注浆导管连接,封堵其他几个三通顶部接口。
本实用新型中的底部桩段内设有桩底与桩侧注浆导管,桩端底端固定铁件,封底钢板与其相固结,桩底注浆导管通过封底钢板向底部延伸,将橡皮管套套在延伸段注浆管上,焊接延伸段注浆导管的封底钢片,预制带出浆孔的锥型桩靴,焊接带出浆孔的内隔钢板,焊接封底钢板和加工好的锥形桩靴。
本实用新型的管桩可以有效地提高管桩的承载力,减少其上建筑物的沉降量;并且由此可以减少用桩量,从而削弱挤土效应,减轻对周围建筑物的危害;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后注浆可以修复在施工过程产生的桩身缺陷,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另一方面,通过桩侧注浆对管桩的接头处形成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管桩使用上的耐久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学院,未经长沙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55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侧围定位孔结构
- 下一篇:车辆转向连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