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抱箍式机械快速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6582.5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7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丁文智;姜平平;张佩良;刘凤松;陈强;胡旭东;李格平;李德刚;李刚;易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港航桩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2 | 分类号: | E02D5/52;E02D5/5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杨红 |
地址: | 300480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混凝土 管桩抱箍式 机械 快速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管桩,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抱箍式机械快速接头。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已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管桩现场施工时,一般均要接桩一至三次,目前多数工程是采用传统的人工焊接,要求先对称点焊4-6点,在进行对称施焊,焊缝应该连续饱满,不得有夹渣或气孔,施焊层数应在两层以上。这种焊接方法受天气和操作人员水平影响大,质量难以保证,焊接每个接头一般约20分钟,待焊缝自然冷却8分钟后才能继续施工,其接桩技术耗用时间过多,极大的影响了施工效率;而且焊接质量不好控制,容易出现接头质量问题。
目前使用的一种机械快速接头,是加大端板直径,使端板的外径比管桩大5mm;同时加厚端板的裙板到不小于12mm,采用机加工的方法在裙板上钻螺栓孔,管桩连接时,通过两片中间带凹槽的半圆形钢板将管桩端板抱住,通过螺栓将钢板固定在裙板上,实现管桩的机械连接。这种工艺方法主要存在三点不足之处:(1)要在裙板上钻螺栓孔,裙板必须有一定的厚度,一般不小于12mm,不仅浪费了钢材,增加了管桩生产成本,而且还增加了管桩端板及裙板的总重量,使管桩生产过程中端板及裙板与钢筋笼组装时,工人搬动端板很困难,降低了生产效率;(2)裙板生产制作时,需在其上进行冲钻螺孔、攻牙,洗孔、打磨等多道工序,螺栓孔的定位及尺寸大小还必须非常精确,使得裙板制作十分复杂,需要在专门工厂通过精加工完成,增加了裙板的制作费用;(3)在现场接桩施工过程中,上、下两节桩裙板上的螺栓孔必须对齐,需要多次调整上、下桩的位置,施工难度大,耗时间长,不够方便快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效率高、质量可靠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抱箍式机械快速接头,采用传统的薄裙板即可保证管桩的强度和接桩质量,这节约了用钢量,达到了节省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抱箍式机械快速接头,包括管桩端板,所述管桩端板外圆设有等腰梯形的凸缘,其特征是:所述管桩端板周边外圆设有快装连接机构,所述快装连接机构包括两只半圆形钢抱箍和紧固螺栓,所述两只半圆形钢抱箍内圆设有与管桩端板外圆上凸缘匹配的凹槽,所述两只半圆形钢抱箍内圆与管桩端板周边外圆匹配,所述两只半圆形钢抱箍两侧壁分别设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与半圆形钢抱箍构成整体,其横截面形状呈“Ω”,所述连接耳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贯穿紧固螺栓。
所述两只半圆形钢抱箍的连接耳上插接有连接框板,所述连接框板上设有螺栓过孔,所述螺栓过孔与连接耳螺栓孔位置对应。
所述连接框板的内壁插接宽度≥两只半圆形钢抱箍连接耳扣合后的厚度。
所述连接耳的螺栓孔数量为2-4个,所述连接框板上的螺栓过孔与连接耳的螺栓孔数量对应。
有益效果:机械快速接头避免了现场焊接作业,操作无技术难度,工业化生产的裙板、端板质量可靠,接桩强度有保证,所需时间短,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采用在端板外端打入螺栓,保留传统薄裙板厚度即可保证管桩的强度和接桩质量,节约了用钢量,达到了节省成本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只需在端板外端各打4个螺栓孔并通过回字形夹板紧固即可,其工作量较小且易于实现。上、下两节管桩调整到一条直线上即可,不用对准上、下节管桩裙板的螺栓孔位,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A-A视图;
图中:1-上节管桩,2-下节管桩,3-连接框板,3-1、螺栓过孔,4-螺栓孔,5-管桩端板,5-1、凸缘,5-2、凹槽,6-钢抱箍,6-1、连接耳,7-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港航桩业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港航桩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65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气动冲击锚管式土钉墙
- 下一篇:高强海洋平台挡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