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6401.4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2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杨辉;盖峰;王晓炜;苗佳旺;万波;杨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7/00 | 分类号: | H04L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栗若木;曲鹏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步装置。
背景技术
航电全双工实时以太网(Avionics Full Duplex Switched Ethernet,AFDX)是空中客车公司根据ARINC664规范,针对确定的飞行器数据网络(Aircraft Data Networks)而实现的技术。目前已被广泛用于互连航空飞行器中的电子系统,如发动机、飞行控制部件、巡航系统等。迄今为止,AFDX已使用在A380,A400M和波音B787项目中。而且基于该协议的设备还在增加,所以很需要很完善的测试方案对这类设备进行测试。在测试中对于终端设备之间传输延时,也即网络环境的传输延时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现有技术中时间同步的手段主要是使用本地PC初始化的,全系统统一相对时间,这种同步方式的精度以及多台设备之间通信的相对误差都是不能接受的,同频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步装置,解决了缺乏AFDX时间同步机制的问题。
一种同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输入端口,该输入端口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
所述输入端口,用于接收靶场仪器组(IRIG)-B格式的串行时间码,将所述时间码传输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接收自所述输入端口传输的时间码,以该时间码为基准,对所述时间码进行细分得到时间信号。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包括:
信号发生单元,用于产生一窄脉冲信号;
计时器,用于在产生所述窄脉冲信号时,根据一小周期频率的时钟进行计时,得到时间信号。
优选的,所述窄脉冲信号长度为100ns。,所述小周期频率的时钟具体为100MHz频率的时钟。
优选的,所述计时器为计时精度10ns的计时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输入端口,该输入端口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所述输入端口,用于接收IRIG-B格式的串行时间码,将所述时间码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接收自所述输入端口传输的时间码,以该时间码为基准,对所述时间码进行细分得到时间信号,实现了基于IRIG-B的时间同步,解决了缺乏AFDX时间同步机制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时间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时间同步方法和同步装置的实现原理图;
图4是传输延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时间同步的手段主要是:一、使用本地PC初始化的,全系统统一相对时间;二、直接使用IRIG-B这一种传统的时间同步技术。
虽然直接使用IRIG-B也是可以进行同步的,但是同步的精度,以及多台设备之间通信的相对误差都是不能接受的,同频效果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间同步方法。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首先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间同步方法,使用该方法完成收发时间同步的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1、收发端接收IRIG-B格式的串行时间码;
假设网络中的两个端节点A向B发送,如果端节点A和端节点B有相同的起始时刻t0时,那么当端节点A向端节点B发送数据帧f1时记录A发送该数据帧的时间t1,当B收到数据该数据帧f1时记录收到该帧数据的时间t2,因为t1和t2是基于同一个时间起点t0的。那么就可以算出数据帧在通道中的传输延时Δt2=t2-t1。反之,如果没有t0时刻作为起点,也即A端和B端没有统一的时间起点,就没有办法计算得到Δt2。
综上,计算传输延时的关键在于t0时刻,由于在不同的地区接收到的IRIG-B格式的信号都是相同的,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IRIG-B格式的信号作为同步信号。
本步骤中,通过IRIG-B接收的串行时间码具体为年月日时分秒的形式的时间码。
步骤102、以所述串行时间码作为基准时间,对时间进行细分,得到时间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64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不锈钢钎焊的铁基钎料
- 下一篇:便携式电力线载波通讯环境仿真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