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绕组计量、测量用电流互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2023.6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8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维;吴尧初;郝桃武;鲍润涛;朱成璋;孙世帅;潘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北互互感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8/30 | 分类号: | H01F38/30;H01F27/26;H01F27/30;H01F27/06;H01F27/29;H01F27/32;G01R15/18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源友专利代理事务所 43208 | 代理人: | 刘红祥 |
地址: | 415001 湖南省常德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绕组 计量 测量 用电 互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单绕组计量、测量用电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现有电力系统用的单相户内计量、测量用电流互感器,种类较多,基本上采用两绕组以上电流互感器替代,存在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即使有小型计量、测量用的电流互感器,也存在计量、测量不准确,短时动热稳定电流不足,表面爬电距离有限(污秽等级<Ⅱ级),满足不了目前电力系统要求的计量、测量绕组准确,性能稳定,短路电流大的使用原则,特别是南方地区多雨、温度较高、湿度(90%以上)较大,极易发生闪络、放电事故。如湘潭某互感器生产商生产的一种小型计量、测量用的电流互感器曾数次出现计量、测量不准确、运行一段时间发生闪络、放电事故而退货。湖北某互感器生产商生产的电流互感器就曾发生运行后环氧树脂本体开裂烧毁现象。再则国内窃电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通过二次端子窃电现象较多,产品又没有很好的维护,是目前困惑电力运行部门计量、测量的主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污闪、二次容量大、计量及测量精确、动热稳定高的单绕组计量、测量用电流互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单绕组计量、测量用电流互感器,包括基体、防护罩、圆柱头带签封孔螺钉、底板,其特征在于:超微晶合金块固定安装在防护壳体内,壳体外绕制二次绕组;连接板与接线板焊接,通过一次绕组绕制并进行线圈的外绝缘缓冲屏蔽包扎形成器身;器身、球头嵌装螺母以及嵌装螺母采用红色环氧树脂混合料真空浇注形成基体;基体与防护罩、圆柱头带签封孔螺钉以及底板按结构总装形成一个全封闭支柱式的整体。
所述底板上安装有接地螺栓。
所述接线板的下部四周设置有三道间距相等、伸出长度相等的防雨伞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中二次绕组采用超微晶合金技术,在其表面首次采用喷涂导磁漆,然后固定于防护壳体内进行固化密封处理,极大的增强了超微晶合金的导磁性能,又很好的解决了材料自身防震防摔的缺陷。结构紧凑、安装方便、耐污闪、二次容量大、计量及测量精确、动热稳定高、免维护、防窃电可靠、运行寿命高。解决了电力系统用户二次防窃电技术难题及其解决措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进行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超微晶合金块1固定安装在防护壳体2内,壳体2外绕制二次绕组3;连接板5与接线板6焊接,通过一次绕组4绕制并进行线圈的外绝缘缓冲屏蔽包扎形成器身7;器身7、球头嵌装螺母8以及嵌装螺母9采用红色环氧树脂混合料真空浇注形成基体10;基体10与防护罩11、圆柱头带签封孔螺钉12以及底板14按结构总装形成一个全封闭支柱式的整体。所述底板14上安装有接地螺栓13。所述接线板6的下部四周设置有三道间距相等、伸出长度相等的防雨伞裙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北互互感器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大北互互感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20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