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的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1172.0 | 申请日: | 201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5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林;王诗榕;吴海波;方欣欣;唐林斌;张燕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25/14 | 分类号: | B65D25/1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陈智海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盛装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用性更强的改进型的桶。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桶的应用非常广泛,大多数都是用于盛装液体的,如水桶、油桶和油漆桶等。市场上现有的桶大多都只是单一盛装体形式的桶状结构,该种结构形式的桶存在一些缺陷。
如用于盛装油漆的油漆桶,通常油漆桶都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内外均覆有防锈层作为桶体的防护层。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通常在油漆桶用完之后,需对其进行回收,回收后,在下一次使用之前,需对其进行处理,将内部的残留油漆清洗掉,而油漆很难清洗,清洗过程较繁琐,如需要软化剂和刷子等,且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将油漆桶内侧的防锈层损坏,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很容易被油漆中的腐蚀性物质或外界物质腐蚀或氧化,同时在清洗过程中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居高不下,并且油漆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会危及长期处理回收的油漆桶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再如用于盛装其它具有腐蚀等性质的物品的桶,因其与所盛装的物品直接接触,会受到腐蚀作用,缩短了使用寿命。
并且不管哪一种桶都不可避免受到刮伤或刺破等外界的物理伤害,致使所盛装的物品受到外界污染或流出后对外界产生影响,尤其是那些对人体和环境等具有危害作用的物品,后果严重。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清洗,对桶体、所盛装物品、人体健康和外界环境等都具有保护作用的改进型的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型的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内具有可更换的隔离衬。
上述隔离衬可拆装套设于上述桶体的内侧。
上述隔离衬与上述桶体之间具有上下贯通的空隙。
上述空隙由形成于上述隔离衬外侧面的凹槽形成。
上述凹槽呈网状布设于上述隔离衬的外侧面。
上述隔离衬具有可将上述桶体的桶沿包裹的柔性外包沿,上述桶体具有盖子,此盖子压紧所述柔性外包沿对所述桶体密封盖设。
上述柔性外包沿为敞口状,且其外径大于上述桶体的桶沿外径。
上述桶体为金属桶。
上述隔离衬为塑料隔离衬。
上述隔离衬为一体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的桶,其桶体内具有可更换的隔离衬,即隔离衬可将所盛装的物品与桶体隔离,并且人们可根据实际需要对隔离衬进行随意更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的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对桶体进行回收而所盛装的物品又具有难清洗的性质时,隔离衬可保证所盛装的物品与桶体处于隔离状态,在桶使用后,人们可直接用新的隔离衬替换旧的沾染了残留物的隔离衬,可免去下次利用前的清洗步骤,工序简单,有效节省人力物力成本;
进一步,若所盛装的物品对桶体具有腐蚀作用或易粘掉桶体保护层的性质时,隔离衬可避免所盛装的物品与桶体接触,防止所盛装的物品对桶体进行直接的腐蚀或将桶体的防护层粘掉而使桶体受到更加强烈的腐蚀和氧化,对桶体具有有效可靠的保护作用,提高桶体的回收利用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废料,更合理地利用资源;
进一步,当桶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外界的物理损伤,如刮伤或刺破等,隔离衬可作为所盛装物品的附加保护层,有效地防止所盛装的物品受到外界的污染,或者物品流出后对外界产生影响,尤其是那些对人体和环境等具有危害作用的物品。隔离衬与桶体形成对所盛装物品、人体健康和外界环境等的双重保护作用,更加可靠,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桶体与隔离衬装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桶体 11-桶沿
2-隔离衬 21-凹槽
22-柔性外包沿
3-盖子 31-盖沿
311-包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型的桶,如图1和2所示,包括桶体1。
改进之处在于,桶体1内具有可更换的隔离衬2,即隔离衬2可将所盛装的物品与桶体1隔离,并且人们可根据实际要求对隔离衬2进行随意更换。
优选地,隔离衬2以可拆装的方式套设于桶体1的内侧,在实现隔离衬可更换效果的同时,结构紧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11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