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升降式自动淬火机专用压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3490.1 | 申请日: | 201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6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存柏;陈万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欧亚炉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73 | 分类号: | C21D1/673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朱戈胜;蒋家华 |
地址: | 21005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升降 自动 淬火 专用 压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升降式自动淬火机专用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工件尤其是长而薄的工件在进行淬火时处于自由状态,没有外界力量来控制其变形,从而为工件淬火后的校准造成一定的技术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率和淬火质量形成了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控制工件淬火变形,保证工件淬火质量,减少淬火后工件校准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的一种移动升降式自动淬火机专用压紧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升降式自动淬火机专用压紧装置,包括设置在移动升降式自动淬火机机架上的油缸座和位于油缸座两侧机架上的导向座,所述油缸座上安装油缸,油缸的活塞杆连接头连接上支承框架,所述导向座上设有导杆,导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上支承框架。导杆的作用是保证上支承框架始终处于水平状态,而不会相对活塞转动,油缸通过活塞杆连接头推拉上支承框架,压紧工件,从而能够控制工件淬火变形,保证工件淬火质量,减少淬火后工件校准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支承框架上设有油缸连接座,油缸连接座通过销轴连接活塞杆连接头。结构简单,制作和拆装都比较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支承框架下部连接压料架,所述压料架可相对上支承框架上下活动。压料架起缓冲作用,防止上支承框架直接压工件而瞬时力度较大对工件造成损伤,进一步保证工件淬火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支承框架和压料架通过芯轴连接,所述芯轴上套有弹簧。利用弹簧套芯轴的方式,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弹簧的缓冲效果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仅能够控制工件淬火变形,保证工件淬火质量,减少淬火后工件校准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件的生产率,而且机构简单,制作拆装都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升降式自动淬火机专用压紧装置的左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升降式自动淬火机专用压紧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升降式自动淬火机专用压紧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的移动升降式自动淬火机专用压紧装置,包括设置在移动升降式自动淬火机机架1上的油缸座12和位于油缸座12两侧机架1上的导向座2,所述油缸座12上安装油缸3,油缸3的活塞杆连接头4连接上支承框架7,所述导向座2上设有导杆10,导杆10的下端固定连接上支承框架7。所述上支承框架7下部还连接有压料架11,所述压料架11可相对上支承框架7上下移动。
导向座2与导杆10:导向座2对称设置在油缸3两侧的机架1上,导向座2上竖直开有通孔,导杆10穿过通孔与上支承框架7固定连接,因此导杆10只能在竖直方向上上下活动。
上支承框架7和油缸3是这么连接的:上支承框架7上设有油缸连接座5,油缸连接座5通过销轴6连接活塞杆连接头4,销轴6连接通常是一种转动连接的方式,而导杆10底部固定连接(具体为焊接)上支承框架7,使上支承框架7不能相对于油缸3的活塞杆连接头4转动,从而保证上支承框架7保持水平状态,因而对整个工件14的压力比较均匀。
上支承框架7和压料架11:上支承框架7和压料架11通过芯轴8连接,所述芯轴8上套有弹簧9。弹簧9不仅可以起到对力的缓冲作用,而且淬火完毕后也容易复位,进行下一次的压紧工序。
本实用新型移动升降式自动淬火机专用压紧装置的工作过程是:油缸3驱动活塞杆连接头4向下推动上支承框架7和压料架11,上支承框架7带动导杆10上下移动,导杆10又保证上支承框架7不会绕销轴6相对油缸3转动,压料架11在向下移动至一定距离后开始接触放置在工件座13上的工件14,此时油缸3继续驱动活塞杆连接头4向下推动上支承框架7,而由于上支承框架7与压料架11之间弹簧9的作用,压料架11不会立即达到最适合的压工件14的力度,而是缓慢的增加压工件14的力,从而避免因瞬间用力过猛而对工件14造成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欧亚炉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欧亚炉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34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缩型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
- 下一篇:一种外取放打弯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