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上承式三角桁架钢桁结合梁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2637.5 | 申请日: | 201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7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徐升桥;柳学发;张华;李国强;雷昕戈;高静青;彭岚平;田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6/00 | 分类号: | E01D6/00;E01D19/00;E01D1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张庆敏 |
地址: | 10005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承式 三角 桁架 结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桁梁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承式三角桁架钢桁结合梁。
背景技术
按照桥面位置不同,钢桁梁桥分为上承式钢桁梁桥、下承式钢桁梁桥。
钢桁梁桥由桁架杆件组成,尽管整体上看钢桁梁桥以受弯和受剪为主,但具体到每根桁架杆件则主要承受轴向力。与实腹梁相比是用稀疏的腹杆代替整体的腹板,从而节省钢材和减轻结构自重,又由于腹杆钢材用量比实腹梁的腹板有所减少,钢桁梁可做成较大高度,从而具有较大的刚度及更大的跨越能力。但是,钢桁梁的杆件和节点较多,构造较为复杂,制造较为费工。
现有上承式钢桁梁主要由上下弦杆、腹杆、上下平联及混凝土桥面板(如图5和6所示)组成,一般均采用双主桁,双主桁弦杆之间通过上下平联进行连接,用钢量大,构造复杂,通透性差,影响整体美观,且钢桁梁的杆件和节点较多,构造较为复杂,制造较为费工。
因此,需要一种用钢量小,不影响其稳固性,构造简单的梁桥。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上承式钢桁梁用钢量大,构造复杂,通透性差,影响整体美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承式三角桁架钢桁结合梁由下弦杆、腹杆、桥面板组成,下弦杆与腹杆通过节点板连接,腹杆与桥面板通过预埋钢板进行连接。
所述下弦杆为钢管,钢管内部灌注混凝土,钢管尺寸根据结构的受力确定,钢管的直径为0.8m-1.5m,壁厚为0.016m-0.050m。
所述腹杆采用三角形的布置形式,下弦杆与腹杆之间的夹角为40-70°。
所述梁体的横断面为三角形,横断面内两腹杆之间的夹角为50-90°。
所述桥面板为混凝土结构。
为方便拼接,增加连接部位的抗疲劳性能,腹杆采用工型杆件,杆件的宽度根据结构受力确定,为0.3m-0.8m,所述腹杆为钢结构。
为增加整体桥结构的抗扭性能,在每个桥墩的相应位置,主梁设置混凝土隔板,在每个混凝土隔板下方横桥向设置2个支座,混凝土隔板厚度根据支座尺寸确定,为1m-3m,支座的长度及宽度、厚度等根据常规钢桁梁桥的支座进行铺设。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承式三角桁架钢桁结合梁桥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横截面采用三角桁架,主梁采用单根钢管通过腹杆与桥面混凝土板相连形成受力体系,改善了结构受力状态,取消了上弦杆及平联等杆件,使结构更加轻盈,受力更加简洁,增强了结构的经济性和美观性,其具有以下优点:
1、下弦杆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保证了结构安全,减小了杆件尺寸,增强了结构的美观性。
2、下弦杆与腹杆通过节点板连接,克服了疲劳应力,使结构受力更加安全。
3、腹杆与混凝土板通过预埋钢板进行连接。
4、在结构负弯矩区的混凝土板中施加纵向预应力,以保证结构受力安全。
5、由于混凝土桥面板本身具有较强的横向抗弯刚度,因此取消了上平联,增强了结构的经济性和美观性。
6、在支座处设置混凝土横隔板,横向布置两个支座,以保证结构的抗扭刚度。
7、改善了结构受力状态,使结构更加轻盈,受力更加简洁节约了成本,增强了结构的经济性和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三角桁架钢桁结合梁的效果图;
图2:三角桁架钢桁结合梁的立面图;
图3:三角桁架钢桁结合梁的B-B横断面图;
图4:三角桁架钢桁结合梁支座处的C-C横断面图;
图5:现有上承式钢桁结合梁的立面图;
图6:现有上承式钢桁结合梁的D-D横断面图;图中:1为混凝土桥面板,2为下弦杆,3为腹杆,4为混凝土横隔板,5为支座,6为上弦杆,7为上平联,8为下平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上承式三角桁架钢桁结合梁
本桥为上承式钢混组合梁,孔跨布置为60m+72m+60m,横断面为三角形,主梁采用单根钢管混凝土结构1、腹杆3与桥面混凝土板1相连形成受力体系,与桥墩、桥面板等构成的效果图见图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26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型涡流控尘装置
- 下一篇:皂脚脱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