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昆虫实验的麻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3225.0 | 申请日: | 201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3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徐根娣;蒋海玲;吕程敏;张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昆虫 实验 麻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昆虫麻醉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昆虫实验的麻醉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物学实验中,对如果蝇、蚊子、苍蝇等小型昆虫进行观察操作时,必须先要将它们麻醉,然后再进行观察等其他操作。这种麻醉方法在生物学实验中是经常用到的。生物学中一般用乙醚作为麻醉剂,常用的麻醉方法是将待麻醉的果蝇等小昆虫倒入广口试剂瓶,用浸满麻醉剂的药棉投入到瓶中,或者将浸有麻醉剂的药棉附件在软木塞上,再盖在广口瓶上来进行麻醉。用这些方法麻醉对小昆虫的麻醉程度不易掌控,麻醉过度而死亡及麻醉过浅提早清醒而逃逸,都无法进行接下去的操作,造成实验失败,同时由于乙醚极易挥发,畅开式的操作对操作人员和学生身体安全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用于昆虫实验的麻醉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措施:
一种用于昆虫实验的麻醉装置,包括由上瓶和下瓶组成的麻醉瓶、传导管和储液瓶,所述的上瓶与下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上瓶的螺纹处设置有外接管接头,上瓶的开口处设置有瓶塞,下瓶的螺纹处设置有直径不等的至少两个圆孔,储液瓶上通过螺纹设置有瓶盖,储液瓶与麻醉瓶之间通过传导管和外接管接头连接;
所述的外接管接头内设置有药棉或海绵;
所述的下瓶为一个锥形瓶,传导管为乳胶管,储液瓶为一个可以挤压的塑料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用,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麻醉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昆虫实验的麻醉装置,包括由上瓶1和下瓶2组成的麻醉瓶、传导管3和储液瓶4,所述的上瓶1与下瓶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上瓶1的螺纹处设置有外接管接头5,上瓶1的开口处设置有瓶塞8,下瓶2的螺纹处设置有直径不等的至少两个圆孔6,储液瓶4上通过螺纹设置有瓶盖7,储液瓶4与麻醉瓶之间通过传导管3和外接管接头5连接;所述的外接管接头5内设置有药棉或海绵9;所述的下瓶2为一个锥形瓶,传导管3为乳胶管,储液瓶4为一个可以挤压的塑料瓶。
使用装置前,在储液瓶4内可装少量的麻醉剂,旋紧瓶盖7,将药棉或海绵9塞入外接管接头5中,将需要麻醉的果蝇等小昆虫放入到麻醉瓶中,通过挤压储液瓶4,挤出麻醉剂至起缓冲和承载作用的传导管3中,再将传导管3中的麻醉剂挤至外接管接头5中,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转动上瓶1与下瓶2,使圆孔6对准外接管接头5,实施麻醉,结束麻醉时只要再转动上瓶1与下瓶2,使圆孔6避开外接管接头5,避免麻醉过度即可,传导管3的作用主要为了控制麻醉剂用量,起缓冲和承载的作用,尽量减少麻醉剂的散发;下瓶2的螺纹处设置有直径不等的至少两个圆孔6,不同大小的圆孔6,可以满足不同的实验要求,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32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便携型能耗检测仪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移动式工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