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预应力高真空隔热油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7922.9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0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徐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鸿盛石油化工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9/065 | 分类号: | F16L59/065;F16L5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预应力 真空 隔热 油管 | ||
技术领域
本新型属于油管,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预应力高真空隔热油管。
背景技术
隔热油管是注蒸汽开采稠油用的重要装备,其用途是作为注汽通道往井下注入高温高压的蒸汽,由于隔热油管具有较高的隔热性能,因此能保护油井套管及固井水泥环免受热应力损害,并能降低井筒热力损失,提高注汽和采油的效果。
申请号为97115719.7,发明名称为真空隔热油管及其制造工艺技术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隔热油管的产品结构。该产品的特点包括:
1.产品结构由接箍、外管、内管、隔热材料、扶正环等组成,此结构符合我国现行的隔热油管行业标准SY/T 5324-94《预应力隔热油管》的要求。
2.内、外管焊接及隔热材料:内管两端扩成喇叭口形并焊接在外管内壁上,内外管之间为隔热层。
3.接箍螺纹加工:在接箍两端加工内螺纹。
4.外管两端螺纹加工:外管两端加工外螺纹。
该发明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工程应用问题,但是也存在隔热效果不好,使用操作不方便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注入热蒸汽的新型预应力高真空隔热油管。
本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新型预应力高真空隔热油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其特征在于:在外管和内管之间设置内隔热材料,在外管的端部设有外螺纹,在外螺纹外可以设置接箍,内管的长度略小于外管的长度,且两者在端部焊接,形成焊缝,在外管上还设置抽气孔。
如上所述的新型预应力高真空隔热油管,其中,在外管和内管之间的空间中可以间隔一段设置一个扶正环。
如上所述的新型预应力高真空隔热油管,其中,在外管的内表面还可以涂覆隔热涂层。
如上所述的新型预应力高真空隔热油管,其中,外管和内管同心设置。
本新型的优点在于:内、外管采用封闭型焊接结构,内、外管之间的由隔热涂层材料制成的内隔热层,能有效的降低蒸汽的热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部分剖视效果的新型预应力高真空隔热油管的结构图。
图中:1.接箍、2.内管、3.扶正环、4.隔热材料、5.外管、6.隔热涂层、7.焊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附图1所示,新型预应力高真空隔热油管,包括外管5和内管2,外管5和内管2同心设置。在外管5和内管2之间设置内隔热材料4。所述的隔热材料4可以选择任意现有隔热材料,例如石棉。在外管5的端部设有外螺纹,在外螺纹外可以设置接箍1。接箍1的作用在于,当单根预应力高真空隔热油管的长度不能满足工程应用时,将多根预应力高真空隔热油管连接起来,以满足工程应用。内管2的长度略小于外管5的长度,且两者在端部焊接,形成焊缝7。在外管5上还设置抽气孔。
为了避免外管5和内管2之间的隔热材料4随意移动,在外管5和内管2之间的空间中可以间隔一段设置一个扶正环3。
为进一步增加隔热效果,在外管5的内表面还可以涂覆隔热涂层6,该隔热涂层6可以选用市场上销售的任意具有隔热性能的材料。
本新型预应力高真空隔热油管的加工过程大致如下:
外管处理
1、下料:按内管的配制尺寸下外管;
2、钢印标记:在外管外壁指定位置轧制材料、产品追朔钢印标记;
3、加工抽气孔:在外管管壁上加工单壁通孔;
4、内壁全长除锈;用喷丸机对外管内壁进行除锈处理;
内管处理
1、全长通径:按API SPEC 5CT进行内管通径检查;
2、内管两端外加厚:两端中频加热后用镦锻机对两端外圆镦粗;
3、全长外壁除锈:用外壁除锈机对内管外壁进行除锈处理;
4、内管外壁进行隔热涂层处理
5、内外管套装、焊接、外管两端车螺纹:按设计的螺纹参数要求进行加工、测量和检验。
内、外管装配
内管外壁进行隔热涂层处理后,内管和外管及内隔热层一同进加热除气炉,加热并保温处理;出炉后冷却,将内管套入外管并加吸气剂,按要求留出焊接尺寸;
焊I端,即第一个焊接端:按评定后的焊接工艺焊I端后,及时加保温套保温处理;
预应力处理:按要求对内管加热进行预应力处理;
焊II端,即第二个焊接端:按评定后的焊接工艺焊II端后,及时加保温套保温处理;
x射线在线探伤:对隔热油管两端焊缝探伤检测,并按GB3323评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鸿盛石油化工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鸿盛石油化工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79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