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焊接堵塞的扁管及具有该扁管的微通道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6009.0 | 申请日: | 201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8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恒;葛方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02 | 分类号: | F28F1/02;F25B3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魏亮 |
地址: | 31183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焊接 堵塞 具有 通道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扁管1:插入集流管2集流孔21部分具有平整的外表面。
在焊接时,焊料通过扁管和集流管的缝隙,在毛细作用下,来焊接扁管和集流管;某些情况下,焊料会穿越扁管和集流管的缝隙,流动到某些扁管孔11,造成扁管孔堵塞3。
扁管孔是用来流通制冷剂的,堵塞的扁管孔将不能流通制冷剂,造成该扁管孔失效;并造成换热器制冷剂侧压力损失变大,系统能效降低。行业内扁管孔焊堵是普遍的现象,比较严重的堵塞率在20%,可以接受的堵塞率在5%以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防止焊接堵塞的扁管,通过扁管简单的结构改进,避免扁管孔焊堵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焊接堵塞的扁管,扁管内设有横贯扁管两端的扁管孔,扁管两端插入集流管集流孔内并与集流管焊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插入集流孔部分沿扁管外表面设有阻断、吸纳和储存焊料的细槽。
作为优选,所述细槽环绕扁管外侧整个周向,或者细槽设置至少两段并在扁管外侧周向上间隔设置,或者细槽仅有一段并设置于扁管外侧周向部分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细槽离扁管端面的距离不小于1mm。
作为优选,所述细槽离扁管端面的距离不小于2mm。
作为优选,所述细槽离集流孔内壁的距离不小于0.5mm。
作为优选,所述细槽离集流孔内壁的距离不小于2mm。
作为优选,所述细槽的深度为扁管壁厚的1/3-2/3。
作为优选,所述细槽的宽度为扁管壁厚的1/3-6。
作为优选,所述细槽的横截面为矩形、三角形、梯形或者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使用上述的扁管。
本实用新型扁管插入集流孔部分沿扁管外表面设有阻断、吸纳和储存焊料的细槽,因而可以降低扁管孔焊堵率,从而降低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侧压力损失,提高换热器和换热系统的能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现有技术中扁管与集流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扁管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扁管端部结构示意图(细槽环绕扁管外侧整个周向);
图5为扁管与集流管连接处结构示意图(细槽环绕扁管外侧整个周向);
图6为扁管端部结构示意图(细槽仅有一段并设置于扁管外侧周向部分位置);
图7为扁管与集流管连接处结构示意图(细槽仅有一段并设置于扁管外侧周向部分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防止焊接堵塞的扁管,扁管1内设有横贯扁管两端的扁管孔11,扁管两端插入集流管2集流孔21内并与集流管焊接固定,所述扁管插入集流孔部分沿扁管外表面设有阻断、吸纳和储存焊料的细槽12。另外,微通道换热器使用上述的扁管。
结合图4和图5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所述细槽环绕扁管外侧整个周向。所述细槽离扁管端面的距离不小于1mm。所述细槽离集流孔内壁的距离不小于0.5mm。所述细槽的深度为扁管壁厚的1/3-2/3。所述细槽的宽度为扁管壁厚的1/3-6。所述细槽的横截面为矩形、三角形、梯形或者圆弧形。
结合图6和图7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细槽仅有一段并设置于扁管外侧周向部分位置。所述细槽离扁管端面的距离不小于2mm(距离小,起不到阻断作用)。所述细槽离集流孔内壁的距离不小于2mm(距离小,容易造成扁管和集流管焊缝焊接不良;微小细槽和(扁管和集流管)缝焊争抢焊料造成)。细槽的深度一般为0.1-0.3mm;细槽的宽度一般为0.1-3mm。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变形,所述细槽设置至少两段并在扁管外侧周向上间隔设置。细槽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其它任何形状;该微小细槽可以通过机械切削的方式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60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