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笙乐器的吹嘴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0026.5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9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何枫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枫杰 |
主分类号: | G10D7/00 | 分类号: | G10D7/00;G10D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雷电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乐器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案属于演奏乐器的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于笙乐器的吹嘴构造。
背景技术
笙,与笛及唢吶同属于吹管乐器,以口吹吸并用而发声的乐器,为中国自古以来流传的一种簧管乐器,在古代八音的乐器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笙属于匏类,古时大笙称为“竽”,小笙称为“和”。笙流传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利用由每根管子中的簧片发声,也是吹管乐器中唯一的和声乐器,也是唯一一种能够用吹气或吸气均能发声的乐器,其音色清晰透亮,音域宽广,感染力强,十九世纪初,笙也启发了欧洲的口琴、手风琴等簧片类乐器的发明。
传统的笙乐器为十三、十七或十九簧,经改良后而有二十一、二十四、二十六、三十六、三十七、四十二簧等多种设计。传统的笙乐器以手指按孔的方式而控制那一支管发声,改良过的笙乐器则加上了按键,使得演奏者可以一只手指同时控制多个按键,以便控制发出更多的音符。现代的国乐团体也逐渐使用三十六簧、三十八簧、四十二簧的笙乐器取代传统的笙乐器,并将其分为高音笙、中音笙、次中音笙和低音笙等,以提高演奏效果。
然,笙乐器跟常见的西洋乐器一样,同样通过一吹嘴连接至一本体上而便于吹吸气演奏。以往的该吹嘴由延伸性较佳的铜金属材料经敲打成型为一长弧形管状结构体,其内部具有弯折的一气流通道,由于使用完毕后,内部可能会有残留的口水因而必须进行清洗,但该气流通道的转折处不易清洗,不仅容易发霉,也有可能产生铜绿(氧化铜)而危害人体健康,故有必要加以改良。
发明内容
因此,有鉴于此,本创作的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笙乐器的吹嘴构造,以铝金属材料一体成形而制成,使用时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且其管路设 计并无太多转折而便于清洗,确保清洗后的清洁状况。
本创作的次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笙乐器的吹嘴构造,其表面设有一连接管,且该连接管与该吹嘴构造外壁面之间具有一设定锥度,而便于安装在各种尺寸的一接口内,且能密接不会漏气。
为达上述目的,本创作的笙乐器的吹嘴构造,组设于该笙乐器的一接口内,以供演奏时的送气用途,易于清洗且能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该吹嘴构造以铝金属材料一体成形而制成,该吹嘴构造的一端呈弯弧状且具有一入气口,并由该入气口沿着该吹嘴构造的延伸方向而设有一气流通道,且邻近该气流通道的另端具有一连接管而安装于该接口内,该连接管并与该气流通道相连通。
本创作的该笙乐器的吹嘴构造,更具有一管塞,该管塞设于该气流通道的另一端,以供封闭该气流通道,且该管塞以铝金属材料一体成形而制成,其一端设有一第一螺纹部,该气流通道内对应该第一螺纹部而设有一第二螺纹部,以使二者以螺合方式相连接。再者,于邻近该第一螺纹部处设有一第一气密胶圈,供以紧密封闭该气流通道,而该管塞外部更具有一压花部,以增加使用者手持转动该管塞时的摩擦力。
于一实施例中,该连接管自前端延伸至于该吹嘴构造外壁面连接处具有一设定锥度,该设定锥度为5度至20度,故于安装时,能够密合套接于该接口内,不仅便于安装,且安装后也不会有漏气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该吹嘴使用对人体无害的铝金属材料而制成,故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该管塞拆下后,于该气流通道内部及与该连接管相接处并无太多转折,因而有便于清洗的优点,且确保清洗后的清洁状况,故不会有使用卫生上的问题。另外,该连接管有锥度设计,而能够便于安装在各种不同尺寸的接口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笙乐器;11-接口;2-吹嘴构造;21-入气口;211-环凸缘;22-气流通道;221-第二螺纹部;23-连接管;24-管塞;241-第一螺纹部;242-第一气密胶圈; 243-压花部;θ-设定锥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审查员能清楚了解本创作的内容,仅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敬请参阅。
请参阅图1、2、3,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结构示意图及其剖视图。如图中所示,本创作的该笙乐器1的吹嘴构造2,组设于该笙乐器1的一接口11内,以供演奏时的送气用途,易于清洗且能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枫杰,未经何枫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00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