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泄漏电缆周界入侵探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9021.0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5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何玉东;李冰;姚爱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康特科贸(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22 | 分类号: | G08B13/2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泄漏 电缆 周界 入侵 探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电探测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泄漏电缆周界入侵探测系统。
背景技术
基于泄露电缆的周界入侵探测系统是无线电在探测领域的一个应用。中国专利号03209915.0,名称为“无线电电磁场原理的周界入侵防范系统”中公开了一种利用泄露电缆探测外来物体入侵的系统,其原理是无线电电磁场泄露原理,检测信道中信号的幅度及相位完成目标的探测,其缺点是要沿周界全长进行等长分段,且段落总数为偶数,两条电缆的同一敷设段落中发信电缆所接的发信模块与收信电缆所接的收信模块分置于同一敷设段落的两侧,不能置于一处,因此,其安装制造复杂,使用成本高,抗干扰能力低;中国专利号200620023420.2,名称为“泄露电缆入侵探测器”中提供的探测系统的探测性能有很大提高,但仍不能实现对入侵目标的定位,并且相邻设备工作时容易发生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泄漏电缆周界入侵探测系统,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隐蔽性强,定位精度高,漏报率和误报率低,并且相邻设备之间不会发生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泄漏电缆周界入侵探测系统,包括探测系统主机、泄露电缆模块和终端模块,探测系统主机包括载波信号产生模块、伪随机编码产生模块、发射信号合成模块、信号发射模块、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报警模块、显示模块和供电模块。
所述泄露电缆模块中设有发射电缆和接收电缆,终端模块设有两个匹配电阻,分别为匹配电阻Ⅰ和匹配电阻Ⅱ,发射电缆一端连接信号发射模块,另一端连接匹配电阻Ⅰ,接收电缆一端连接信号接收模块,另一端连接匹配电阻Ⅱ,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和信号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载波信号产生模块的输出端与发射信号合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伪随机编码产生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发射信号合成模块的输入端和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发射信号合成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载波信号产生模块的输出端和伪随机编码产生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发射信号合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信号发射模块的输入端和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和伪随机编码产生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报警模块的输入端,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和发射信号合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报警模块的输入端与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报警模块的输出端与显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伪随机编码产生模块的作用是,避免相邻系统间发生影响以及实现高精度定位。
发射信号合成模块的作用是,将伪随机编码调制成载波信号的相位信息。
信息处理模块的作用是,计算探测系统主机与入侵者的距离。
所述探测系统主机还包括避雷模块。
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源转换电路和备用电池。
所述发射电缆和接收电缆平行放置且间隔为0.5m-1.5m,埋地深度为5cm-8cm。
所述匹配电阻的阻抗为75′Ω,匹配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泄露电缆的铜芯和屏蔽层。
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在防护比较重要的区域,比如军火库、核电站、水电站、监狱、银行等重要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隐蔽性强,定位精度高,漏报率和误报率低,并且相邻设备之间不会发生干扰;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供电模块,实现了任何情况下对该探测系统的正常供电,保证该探测系统的长时间正常工作;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避雷模块,可以使该系统在任何恶劣天气下都能够保持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A、探测系统主机;B、泄露电缆模块;C、终端模块;1、载波信号产生模块;2、伪随机编码产生模块;3、发射信号合成模块;4、信号发射模块;5、信号接收模块;6、信号处理模块;7、信息处理模块;8、报警模块;9、显示模块;10、供电模块;11、避雷模块;12-1、匹配电阻Ⅰ;12-2、匹配电阻Ⅱ;13-1、发射电缆;13-2、接收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康特科贸(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恒康特科贸(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90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