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电能表用金属化膜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0101.8 | 申请日: | 201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2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林信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虞华创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32 | 分类号: | H01G4/32;H01G4/002;H01G4/005;H01G4/015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戴晓翔 |
地址: | 31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电能表 金属化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测量领域使用的电容器,尤其涉及一种高压电能表用金属化膜电容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高压电能计量装置主要由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低压电能表构成。传统装置的主要弊端:若电压互感器采用高压互感器消耗大量的铜、铁、绝缘材料等资源;存在铁磁谐振的可能性,安全隐患较多;若电压互感器采用干式互感器,由于干式互感器易老化,导致绝缘薄弱;若采用油浸式互感器,则易发生漏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高压电能表用金属化膜电容器,采用金属化工艺膜,具有自愈性能,可以工作在较高电场下,具有可靠性高、储能密度高、体积小和环保无污染的特点,同时,避免铁磁谐振问题,节约铜材、消除窃电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高压电能表用金属化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在一起卷绕在一芯轴上的第一金属化膜和第二金属化膜,所述第一金属化膜和第二金属化膜上分别设置复数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有效电极和第二有效电极,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金属化膜两端的第一绝缘留边、第一加厚电极、分别设置在第二金属化膜两端的第二绝缘留边、第二加厚电极,同一金属化膜上所述的相邻有效电极之间的间隔为第一绝缘间隔和第二绝缘间隔,所述第一、第二金属化膜叠合卷绕后两端面分别通过第一镀喷镀电极和第二喷镀电极引出。金属化膜电容器作为电容分压器的高压臂电容。我国目前高压电能计量装置主要为10kV电压等级,因此金属化膜电容器额定工作电压为线电压交流10kV。由于金属化膜电容器采用金属化工艺,具有自愈性能,可以工作在较高电场下,具有可靠性高、储能密度高、体积小和环保无污染的特点。因此,采取该金属化膜电容器的新型高压电能表消除传统计量装置的铁磁谐振问题,节约了铜材、实现了高压整体计量、消除窃电隐患。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第一、第二金属化膜叠合时,所述的第一、第二有效电极朝向相同、所述第一绝缘留边在上端或下端,对应的所述的第二绝缘留边则在相反的一侧,即所述第一绝缘留边对应第二加厚电极,所述第二绝缘留边对应第一加厚电极;
所述第一绝缘间隙分别一一对应于第二有效电极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绝缘间隙分别一一对应于第一有效电极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第二加厚电极分别与第一、第二喷镀电极相连。
在所述的第一、第二金属化膜末端插设聚丙烯外包光膜,所述聚丙烯外包光膜包裹在第一、第二金属化膜外,再卷绕10~30圈。
所述的第一、第二加厚电极和第一、第二有效电极采用锌铝蒸镀电极。
所述的第一、第二喷镀电极采用锌-锡喷镀电极,其厚度为1~2mm。
所述第一、第二金属化膜为金属化聚丙烯基膜,其厚度为7~10μm,最大表面粗糙度Rmax为0.3μm;所述聚丙烯外包光膜的厚度为10~20μm,最大表面粗糙度Rmax为0.5μm。
所述的第一、第二绝缘留边的宽度为2~5mm,第一、第二有效电极的数量分别为M,宽度为6~10mm,M的取值范围为15≤M≤20,所述第一、第二绝缘间隔的宽度为1~2mm;所述第一、第二加厚电极的宽度为1~2mm。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采取多段式内串结构,使电容器具有输出电压高,结构更紧凑;而且,金属化膜技术使电容器有一定的自愈特性,发生击穿时,故障点可有效的与正常区域断开,对故障点进行了有效隔离,从而提高了电容器的可靠性;采用该金属化膜电容器的高压电能表,既能消除传统计量装置的铁磁谐振问题,节约了铜材、实现了高压整体计量,又具有可靠性高、储能密度高、体积小和环保无污染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体现组成部分及配合关系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形成的电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高压电能表用金属化膜电容器,如图1-2所示,它包括叠在一起卷绕在一芯轴7上的第一金属化膜1a和第二金属化膜1b。在第一、第二金属化膜1a、1b末端插设聚丙烯外包光膜8。聚丙烯外包光膜8包裹在第一、第二金属化膜1a、1b外,再卷绕10~30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虞华创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虞华创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01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并联电容装置
- 下一篇:绕线机床及其线圈内模用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