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M2.5静电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3785.4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6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吕海生;徐正泉;江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04 | 分类号: | B03C3/04;B03C3/3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100098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m2 静电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电行业除尘技术,尤其涉及一种PM2.5静电除尘器。
背景技术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他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他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在2000-2007年间,我国每年的工业烟尘排放量均超过800万吨(火电行业约400万吨),其中微细粒子(PM10,PM2.5)约400万吨(火电行业超过300万吨)。
传统的ESP只能收集PM10以上的粉尘颗粒,袋式除尘器可以收集PM2.5的微尘,但其存在如下缺点:
(1)不适于在高温状态下运行工作,当烟气中粉尘含水分重要超过25%以上时,粉尘易粘袋堵袋,造成布袋清灰困难、阻力升高,过早失效损坏;
(2)与电除尘相比阻力损失稍大,一般为1000-2000Pa;
(3)当燃烧高硫烟或烟气未经脱硫等装置处理,烟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合物浓度很高时,除FE滤料外,其他化纤合成纤维滤料均会被腐蚀损坏,布袋寿命缩短;
(4)不能在“结露”状态下工作;
(5)布袋更换费用高。
火电厂除尘一般采用静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或电袋结合式除尘器。
静电除尘器的原理是:
利用高压直流电源产生的强电场使烟气中含电负性气体(例如O2、SO2、C12、NH3、H2O等)电离,产生电晕放电,进而使悬浮在气体中的粉尘荷电,并在电场力作用下使荷电粉尘到达与其极性相反的电极上,从而实现悬浮粉尘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目的。
静电除尘器的优点是:
(1)除尘效率可达98%-99%;
(2)在电除尘器内,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能量,不是供给气流,而是直接供给尘粒的,因此,和其它的高效除尘器相比。电除尘器的阻力较低,仅为100-200Pa;
(3)可以处理高温(在400℃以下)的气体;
(4)适用于大型的工程,处理的气体量愈大,它的经济效果愈明显。
布袋除尘器的原理是:
含尘气流从下部进入圆筒形滤袋,在通过滤料的孔隙时,粉尘被滤料阻留下来,透过滤料的清洁气流由净气室排出。沉积于滤料上的粉尘层,在机械振动的作用下从滤料表面脱落下来,落入灰斗中。
袋式除尘器的优点是:
(1)除尘效率高,一般在99%以上,可达到在除尘器出口处气体的含尘浓度为20-30mg/Nm3,对亚微米粒径的细尘有较高的分级除尘效率;
(2)结构比较简单,操作维护方便;
(3)对粉尘特性不敏感,不受粉尘比电阻的影响;
(4)在采用玻璃纤维和某些种类的合成纤维来制作滤袋时,可在160-200℃的温度下稳定运行,选择高性能滤料时,有些耐温可达到260℃;
(5)在用于干法脱硫系统时,可适当提高脱硫效率;
(6)处理气体量的范围大,并可处理非常高浓度的含尘气体,因此它可用作各种含尘气体的除尘器。其容量可小于至每分钟数立方米、大到每分钟数十万立方米的气流,在采用高密度的合成纤维滤袋和脉冲反冲清灰方式时,它能处理粉尘浓度超过700000mg/m3的含尘气体,它既可用于尘源的通风除尘,以及对诸如水泥、碳黑、沥青、石灰、石膏、化肥等各种工艺过程中含尘气体的除尘,以减少粉尘污染物的排放。
然而,随着国家环保标准的提高,单靠电除尘已不能完全满足环保标准的要求,增加布袋除尘器又受到机组引风机出力、空间等原设计的限制存在设计困难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M2.5静电除尘器,既能实现捕捉PM2.5以下的微细颗粒的目的,又能实现长周期、维护费用低的功效,进而解决火电行业微细粉尘排放量大,威胁环境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PM2.5静电除尘器,设置于常规电除尘系统之后,包括依次连通的凝并区17和箱式除尘区18,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37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车充电管理系统
- 下一篇: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