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漏电报警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0753.2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0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周堃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堃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G01R19/1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500 浙江省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漏电 报警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漏电报警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民用电源供电线由相线和零线组成,而由于住房的接地线不方便,从而使不少电器设备缺乏必要的接地线,当家用电器壳体带上相线电压,就不可避免地发生触电伤亡事故,而现有市场上出售的电源插头,工作时对电器漏电没有报警功能,这在实际生活中给人们带来很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漏电报警电路,它报警灵敏度高,不仅报警音量大,而且克服了电路音量随漏电流大小而变化的不足。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插座SZ、第一电阻-第二电阻R1-R2、电容C1、二极管VD1、三极管VT1、报警器YD和集成芯片CW-9300,交流电220V一端的相线分别与插座SZ的一端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插座SZ的接地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分别与集成芯片CW-9300的1脚、电容C1的正极和二极管V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VD1的正极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的负极与交流电220V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集成芯片CW-9300的2脚连接,集成芯片CW-9300的3脚与通过报警器YD与与交流电220V的另一端连接,集 成芯片CW-9300的8脚通过第三电阻R3与其7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由第一电阻R1和三极管VT1构成高灵敏触发电路,其泄漏报警电流小于10uA。其报警器YD工作电压由第二电阻R2降压、二极管VD1整流、电容C1滤波后供给。
本实用新型报警灵敏度高,不仅报警音量大,而且克服了电路音量随漏电流大小而变化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插座SZ、第一电阻-第二电阻R1-R2、电容C1、二极管VD1、三极管VT1、报警器YD和集成芯片CW-9300,交流电220V一端的相线分别与插座SZ的一端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插座SZ的接地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分别与集成芯片CW-9300的1脚、电容C1的正极和二极管V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VD1的正极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的负极与交流电220V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集成芯片CW-9300的2脚连接,集成芯片CW-9300的3脚与通过报警器YD与与交流电220V的另一端连接,集成芯片CW-9300的8脚通过第三电阻R3与其7脚连接。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由第一电阻R1和三极管VT1构成高灵敏触发电路,其泄漏报警电流小于10uA。其报警器YD工作电压由第二电阻R2降压、二极管VD1整流、电容C1滤波后供给。
本具体实施方式报警灵敏度高,不仅报警音量大,而且克服了电路音量随漏电流大小而变化的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堃,未经周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07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嵌入式五金冲压组装件
- 下一篇:断路器模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