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杆菌ZJB-09277及其在制备(S)-3-氰基-5-甲基己酸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94042.3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4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郑裕国;郑仁朝;李爱朋;沈寅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13/00;C12R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杆菌 zjb 09277 及其 制备 氰基 甲基 己酸 中的 应用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菌种——节杆菌ZJB-09277(Arthrobacter sp. ZJB-09277),及利用该微生物选择性拆分3-氰基-5-甲基己酸酯制备普瑞巴林中间体(S)-3-氰基-5-甲基己酸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S)-3-氰基-5-甲基己酸是合成普瑞巴林的重要手性中间体。普瑞巴林,化学名为(S)-3-(氨甲基)-5-甲基己酸,是由美国辉瑞公司开发的的γ-氨基丁酸的3位异丁基取代物(Angew Chem Int Ed,2008, 47(19): 3500-3504)。由于普瑞巴林能够有效抑制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癫痫相关的神经元过度兴奋及神经递质释放增加(Curr Opin Pharmacol,2006, 6(1): 108-113),已被FDA批准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外周神经痛、癫痫、纤维肌痛等。与传统药物相比,普瑞巴林的剂量更低、服用次数少、副作用小、持续时间长、耐受性强(Curr Med Res Opin, 2006, 22(2): 375-384),因此被国际疼痛学会(IASP)、欧洲神经病学学会联盟(EFNS)和英国NICE等多个国际指南推荐为一线治疗药物,国内外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国内外报道了大量有关普瑞巴林及其中间体合成工艺的文献,可归为手性拆分法、不对称催化法、手性配体法和手性化合物直接合成法等四大类化学合成工艺。由于上述工艺步骤冗长、手性拆分试剂昂贵、反应条件苛刻、有毒有害溶剂用量大,而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生物催化法由于反应条件温和、立体选择性高、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最受瞩目的医药及精细化学品合成技术之一。目前,已报道的生物催化合成普瑞巴林手性中间体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
Xie等(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 Enzymatic, 2006, 41: 75–80)以 从Arabidopsis thaliana中克隆得到的重组腈水解酶 AtNit1为催化剂拆分外消旋异丁基丁二腈合成(S)-3-氰基-5-甲基己酸,ee值高达98%,(S)-3-氰基-5-甲基己酸催化加氢,制得普瑞巴林。Felluga等(Tetrahedron: Asymmetry, 2008, 19(8): 945-955)报道了以异戊醛为原料,在t-BuOK存在条件下与Witting试剂反应,得到α,β-不饱和酸酯。α,β-不饱和酸酯与硝基甲烷发生Michael加成得到外消旋β-异丁基-γ-硝基酯,经Novozyme 435动力学拆分得到S型β-异丁基-γ-硝基酸,最后在酸性环境中氢化还原得到普瑞巴林。Sterimbaum等利用Candida antartica脂肪酶CALB (Candida antarctic lipase B)选择性酯化3-异丁基戊二酸,产物ee为95.5%,再通过化学反应得到普瑞巴林(WO2009158343-A1)。Thijs等在拆分步骤引入猪肝脏酯酶对吡咯酮化合物进行动力学拆分,ee值达到 97%,最后在酸性条件下水解2-吡咯酮得到普瑞巴林(WO2009149928-A1)。辉瑞公司普瑞巴林生产工艺已经更新至第二代,该工艺引入脂肪酶Lipolase催化拆分外消旋2-羧乙基-3-氰基-5-甲基己酸乙酯生成(S)-2-羧乙基-3-氰基-5-甲基己酸。该手性中间体经脱羧、碱性水解、氢化等步骤制得普瑞巴林(US20050283023)。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株可用于制备光学纯(S)-3-氰基-5-甲基己酸的新菌种——节杆菌ZJB-09277(Arthrobacter sp. ZJB-09277)。其次提供该新微生物在选择性拆分外消旋3-氰基-5-甲基己酸酯制备(S)-3-氰基-5-甲基己酸中的应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杆菌ZJB-09277(Arthrobacter sp. ZJB-09277),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 武汉 武汉大学,保藏编号CCTCC NO: M 2012419,保藏日期2012年10月22日。
该新菌株特征如下:
菌落形态:30 oC在牛肉膏蛋白胨平板培养24 h,菌落呈圆形,直径2~3 mm,隆起形状为凸镜状,乳白色,边缘整齐,光滑。菌落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数天后直径可达5 mm以上。
细胞形态:16 h培养物的细胞呈不规则的杆状,0.8~1.2 μm×1.8~8.0 μm。呈V形排列,端圆,无丝状体,无芽孢形成。培养时间延长,细胞逐渐变短,老培养物变成球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40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模具隔热板加工治具
- 下一篇:汽车制动鼓加工专用弹性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