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货叉式夹砖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8575.0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0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宁;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兴宁;王伟 |
主分类号: | B65G61/00 | 分类号: | B65G61/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田玉兰 |
地址: | 745113 甘肃省庆阳***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货叉式夹砖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品堆垛机械,具体是涉及一种货叉式夹砖器。
背景技术
砖是工业建筑中常用的原材料,从砖的生产到使用需要经常性的搬运和移动,在这些操作中经常需要用到搬运机械,大型的机械包括行吊液压抱砖机等,这种机器可一次搬运大量砖块,但是需要砖块标准化程度非常高,且搬运时集合程度要求很高不适合中小场地的搬运,这种机械的搬运特点是从两边加持后一次装车基本就装满,不存在砖垛的间距和缝隙的问题,在中小型的机械夹砖机或夹砖车装车过程中继续使用砖垛两边加持的方式就难免在砖垛与砖垛间形成缝隙。
由于砖垛间存在缝隙,在运输过程中的汽车因路面颠簸或刹车等问题很容易使砖垛产生相对偏移,严重时砖垛侧倾、倾倒,在到达目的地后砖垛就不能很好的使用原有的夹砖机来卸砖了,造成严重的装卸人工、时间浪费。
另外由于夹砖机是功能较为单一的机器,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某些部件局部的问题,经常造成整机无法使用,对工时来说也是一种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点,提供一种货叉式夹砖器,夹砖器与驱动装置分离,并能实现无缝隙装车,使装车后的砖垛紧凑,不易偏移,方便卸车,普适性强。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货叉式夹砖器包括:基板、货叉式底托板、活动式夹持上盖板、支撑柱和动力油缸,货叉式底托板与基板下部正面轨道卡位连接,支撑柱与基板上部正面固定连接,活动式夹持上盖板与支撑柱通过套管活动连接,动力油缸连接基板与活动式夹持上盖板,基板背面设有与驱动装置匹配的连接装置和支撑加固装置。
优选的,所述货叉式底托板为平行设置的规格相同的货叉叉齿,货叉叉齿水平部内置至少四个双向作用油缸。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包括两边的圆柱型支撑管和中间的方型支撑管。
优选的,所述活动式夹持上盖板与圆柱型支撑管通过圆柱型套管活动连接,与方型支撑管通过方型套管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基板与活动式夹持上盖板的动力油缸设置在支撑柱的间隔内。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有上限位板,底端设有下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末端均设有堵头。
优选的,所述活动式夹持上盖板为平板结构或格栅结构。
优选的,所述基板背面设有的与驱动装置匹配的连接装置为可拆卸结构。
优选的,所述基板背面的支撑加固装置包括水平设置支撑加固装置和垂直设置的支撑加固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原有的左右夹持砖垛的模式改为上下夹持,避免了装卸时产生的砖垛间的缝隙,在货叉叉齿内设有双向作用油缸可紧紧的抓紧砖垛底部的砖或砖垛底座,同时本发明的重要部件货叉式底托板和基板的轨道卡位连接可调整货叉间距,增加了本发明的适应性,不会因砖的规格变化而不能使用,另外本发明同驱动装置间通过活动连接的方式消除因局部问题导致整机不能继续使用的问题,当需要维修时,将本发明整体替换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活动式夹持上盖板、2-基板、4-动力油缸、5-货叉叉齿、6-双向作用油缸、7-圆柱型支撑管、8-方型支撑管、9-圆柱型套管、10-方型套管、11-上限位板、12-下限位板、13-连接装置、14-堵头、15-水平支撑加固装置、16-垂直支撑加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货叉式夹砖器,包括:基板2、货叉式底托板、活动式夹持上盖板1、支撑柱和动力油缸4,货叉式底托板与基板2下部正面轨道卡位连接,货叉式底托板由规格相同的货叉叉齿5平行设置而成,每个叉齿的水平部内置四个双向作用油缸6;支撑柱与基板2上部正面固定连接,支撑柱包括两边的圆柱型支撑管7和中间的方型支撑管8,活动式夹持上盖板1与圆柱型支撑管7通过圆柱型套管9活动连接,与方型支撑管8通过方型套管10活动连接,支撑柱的顶端设有上限位板11,底端设有下限位板12,末端均设有堵头14;动力油缸4连接基板2与活动式夹持上盖板1,动力油缸4设置在支撑柱的间隔内,基板2背面设有与驱动装置匹配的连接装置13、水平支撑加固装置15和垂直支撑加固装置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兴宁;王伟,未经陈兴宁;王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85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脂肪族减水剂与萘系减水剂化学复配工艺
- 下一篇:辊筒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