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晶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4200.7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3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光;张琳;杭德余;姜天孟;田会强;储士红;杨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八亿时空液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9/52 | 分类号: | C09K19/52;G02F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张庆敏 |
地址: | 102500 北京市房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环化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含卤素的碳环化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液晶基本性质、基本理论方面的基础研究开始较早,而液晶材料用于显示技术则最早在1968年,美国RCA公司普林斯顿研究所的Heilmeier等发明了利用液晶动态散射(Dynamic Scattering,DS)模式的液晶显示器。1971年M.Schadt等发表液晶扭曲向列效应(TwistedNematic,TN);同年M.Schiekel等和M.Hareng等几乎同时发表电控双折射效应(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ECB)模式。随后相继发现宾主(Guest Host,GH)效应、相变(Phase Chang,PC)效应、超级扭曲向列(Super TN)等效应。最初商业化的液晶显示器多为TN或STN型,这类显示器在增大尺寸和像素后驱动困难,直到1983年采用P.Brody提出的有源矩阵(Active Matrix,AM)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TFT)驱动方式液晶显示的前景才逐渐清晰明朗。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TFT液晶显示的高速发展时期,欧美国家和日本厂商先后进行了相关的开发,直到八十年代末日本厂商才完全掌握主要生产技术并进行大规模生产。TFT-LCD的大量使用从笔记本电脑开始,随着个人电脑需求的不断增加TFT-LCD成为液晶显示的主流。
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TFT-LCD生产成本降低,到2004年计算机笨重的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逐步向轻薄的TFT-LCD转变,并最终超过CRT的市场份额。进入2006年,液晶电视技术的成熟正将TFT-LCD技术带入一个更大的应用领域。
TFT-LCD电视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大尺寸、宽视角、快响应的时代,TN+Film、共面转换(In Plane Switching,IPS)和边缘场切换(FringeField Switching,FFS)技术以其接近180°的宽视角一直备受关注,而IPS、FFS新技术有望取代现有的TN+补偿膜的显示技术,为困扰液晶电视发展的视角等问题打开突破口。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更新对液晶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寻找更适合IPS和FFS模式的液晶材料,更适合大尺寸TFT-LCD的、具有快速响应、高电荷保持率的液晶及其组合物亦成为液晶材料研发人员的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TN、IPS、FFS等TFT显示模式的液晶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所述液晶化合物的应用。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TFT液晶显示器的液晶组合物,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
(1)第一组分包含通式Ⅰ所代表的化合物,其含量为1-30%;
(2)第二组分包含通式Ⅱ所代表的化合物,其含量为1-60%;
(3)第三组分包含通式Ⅲ所代表的化合物,其含量为1-30%;
(4)第四组分包含通式Ⅳ、Ⅴ和Ⅵ所代表的化合物,其含量为0-50%;
(5)与上述各组分总含量的质量比例为100:0-0.5的旋光性组分,所述旋光性组分选自S811、R811、S1011、R1011、S2011、R2011、S5011和R5011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通式Ⅰ为如下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液晶组合物第一组分同时也是首要组分,此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能较大的电学各向异性,在混合液晶体系中有良好的降低阈值电压的效果,较高的清亮点,适中的光学各向异性,与此同时在组合物中有很好的互溶性和低温性能,有效改善高低温性能,是一类性能优异的液晶单体。
所述通式II为如下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液晶组合物中第二组分包含的液晶化合物的粘度适中,响应时间和介电各向异性也比较好,不仅降低了显示器的功耗,同时通式Ⅱ适中的光学各向异性,较高的向列相温度范围、综合性能较好,混合液晶中加入此类组分可以提高响应时间,稳定体系的各项性能。
所述通式III为如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八亿时空液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八亿时空液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42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