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楼宇CAD图形的生成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1040.0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3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韩萌;张建强;林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1/00 | 分类号: | G06T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楼宇 cad 图形 生成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建筑楼宇CAD图形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方案一在绘制住宅小区勘察设计图纸时,通常采用现场勘查和手工绘制图纸的方式。通过现场勘查测量出楼宇长度、宽度、间距以及高度,并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纸质的楼宇分布草图,然后再根据草图在CAD软件上使用其绘制矩形命令依次绘制楼宇。
该技术存在勘查时间长、测量精度低、画图时间长、工作量大的问题。尤其是勘查时间与画图时间,其所花费的时间已经超过设计本身需要的时间,同时也易出错、难审核。
现有方案二是在电子地图领域可以将栅格图像(位图)通过矢量化操作转化为矢量地图。目前一般采用边缘检测等方式实现矢量化转化,同时该技术也可以对原始图片的道路、河流等信息点进行优化。
该技术并不是设计图纸专用的方法。尽管使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卫星地图矢量化,这点与CAD图纸类似,但是通过该技术得到的矢量地图无法直接转换为CAD图纸。另外使用该技术矢量化精度低的卫星图时,很可能无法有效地识别与转换卫星图,即使在矢量化精度高的卫星图时,也可能由于干扰生成错误的曲线形状,使其无法使用。
现有方案三是在矢量绘图软件领域,也可以将位图通过矢量化操作转换为矢量图。同样以边缘检测等方式实现矢量化转化。生成的矢量图主要用于动画、图标等内容的制作,因此矢量化操作方法也针对这一点进行了优化。
该技术同样不是设计图纸专用的方法,通过该技术得到的矢量地图无法直 接转换为CAD图纸。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尚无法高效率地生成建筑楼宇的CAD图纸。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楼宇CAD图形的生成方法及装置,能够将建筑楼宇卫星图转换为建筑楼宇CAD图形,提高建筑楼宇CAD图形的生成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建筑楼宇CAD图形的生成方法,包括:
采集建筑楼宇组合的卫星图;
根据所述卫星图生成建筑楼宇组合的最佳二值图;
将所述最佳二值图的顶点数据写入CAD文件生成建筑楼宇组合的CAD图形。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建筑楼宇组合的卫星图包括:
以最大精度采集建筑楼宇组合的卫星图。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卫星图生成建筑楼宇组合的最佳二值图包括:
步骤a1:设置初始的处理参数;
步骤a2:按照设置的处理参数将所述卫星图转化成二值图;
步骤a3:在转化后的二值图中,通过最小包围算法确定每个建筑楼宇的外轮廓;
步骤a4:判断每个建筑楼宇的外轮廓包围面积是否大于预设的楼宇最小面积,并记录下外轮廓包围面积大于预设的楼宇最小面积的建筑楼宇的个数;
步骤a5:判断处理参数的值是否超出预设范围,若否,将处理参数的值加一,转向步骤a2;若是,转向步骤a6;
步骤a6:在所记录的外轮廓包围面积大于预设的楼宇最小面积的建筑楼宇的个数中,选择其中最大的个数所对应的二值图为建筑楼宇组合的最佳二值图。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参数包括灰度系数和二值化阈值,所述步骤a2包括:
步骤a21:按照设置的灰度系数,将所述卫星图转化成灰度图;
步骤a22:按照设置的二值化阈值,将所述步骤a21生成的灰度图转化成二值图。
具体地,所述灰度系数的值的预设范围为100~200,所述二值化阈值的值的预设范围为100~200。
进一步地,所述最小包围算法包括游标卡尺算法。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最佳二值图的顶点数据写入到CAD文件生成建筑楼宇组合的CAD图形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最佳二值图进行角度校正。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建筑楼宇CAD图形的生成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建筑楼宇组合的卫星图;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卫星图生成建筑楼宇组合的最佳二值图;
生成模块,将所述最佳二值图的顶点数据写入CAD文件生成建筑楼宇组合的CAD图形。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模块具体用于以最大精度采集建筑楼宇组合的卫星图。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a1:设置初始的处理参数;
步骤a2:按照设置的处理参数将所述卫星图转化成二值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10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盲人专用密码输入安全终端
- 下一篇:一种基于多目视觉数据融合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