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服务信息管理方法及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9477.0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54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12/861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20044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服务 信息管理 方法 系统 | ||
一种服务信息管理方法及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所述服务信息管理方法包括:根据至少一发出端产生的一服务请求数据的格式来产生一相应的通信模型数据;创建一结合所述通信模型数据以及所述服务请求数据的服务请求信息并传送所述服务请求信息予一中介端;所述中介端从所述服务请求信息中解译出所述通信模型数据以及所述服务请求数据;所述中介端从所述通信模型数据中识别出所述至少一发出端所需要的通信模型,以及从所述服务请求数据中识别出至少一接收端的网络地址;而后所述中介端根据上述识别出的通信模型及网络地址,产生至少一相应的线程且通过所述至少一线程于所述至少一发出端以及所述至少一接收端间建立相应的通信模型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务信息管理方法及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网络建设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或互联网(Internet)的进步以及信息需求的扩大,逐渐联结成一种能使信息网络各节点上的不同主机通过内部或外部信息网络互相分享相关数据的分布式系统框架,但是这些不同的主机系统上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其中可能包括了在不同时期或跨国建置的同构或异构的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在通过现有分布式系统一体运行时,一般是由一发出端(如客户端)通过网络发出一服务请求(Request)信息向远程的接收端(如服务器)调用(Invoke)服务后,接收端再将查询到的数据以服务响应信息方式通过网络返回给发出端。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服务通信模型,其一为图1A绘示的同步模型,此种同步模型的运行规则是,当发出端发出一指定调用服务的服务请求信息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L1,直到接收端的程序(Procedure)执行完毕后并返回接收端一包含结果的服务响应(Response)信息后,发出端的程序才能继续运行,这种服务通信模型称为同步模型,同步模型的问题来自于发出端的程序需要一直等待接收端的程序的响应状况,在此等待期间L1中发出端不能进行其它程序,易使用户的操作接口遭到锁定而无法顺利运行,或用户的计算机设备(如手持行动装置)将呈现停止状态,使程序运行时间被拉长,造成使用性不佳。
请见图1B,绘示另一种异步模型(或称Callback模型)的运行规则,当发出端发出一指定调用服务的服务请求信息后,接收端在一很短时间L2(L2<L1)内会立即响应一确认信息给发出端,使发出端无须一直等待远程接收端的程序执行完毕后才返回服务响应信息,而是发出端一旦收到确认信息后即结束或休眠此未完成程序,直到收到接收端回应的服务响应信息,发出端才会再继续此未完成程序。虽然异步模型中发出端的程序运行时间较同步模型短,但是如要使用此异步模型调用服务,发出端及接收端双方的程序需要同时包含此异步模型。若发出端欲更改其服务通信方式,接收端也必须更改其响应方式,但对于一些仅支持异步模型的接收端来说,发出端只能使用异步模型来与此种接收端通信;换句话说,决定使用同步模型或异步模型来建立服务通信实质上是由接收端来主导。
另外,现有分布式系统间的应用服务调用仍需维持原有同步模型,但是对于个人的客户端装置(如手持行动装置)则适用异步模型来调用服务,这使得包含接收端在内的系统必须能够对同一服务(如数据查询)同时支持同步模型以及异步模型,特别是若还需要同时兼容异质发出端,将导致维护成本过高,且当一接收端如服务器与多个发出端同时通信时,会占用接收端大量的运算资源及存储空间。
因此,对于分布式系统而言,需要一种可节省接收端的运算资源且降低系统维护成本的服务信息管理方法及系统。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94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环保辅助空调
- 下一篇:车用空气调节器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