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产酸性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酵母菌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558704.1 申请日: 2012-12-20
公开(公告)号: CN103060209A 公开(公告)日: 2013-04-24
发明(设计)人: 李江;王学刚;吕飞龙;刘亚洁;孙占学;徐玲玲;史维俊;牛建国;石鹏君;姚斌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华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16 分类号: C12N1/16;C12N9/42;C12N9/30;C12R1/645
代理公司: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代理人: 高宇
地址: 344000*** 国省代码: 江西;3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高产 酸性 纤维素酶 淀粉酶 酵母菌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地涉及高产酸性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酵母菌。

背景技术

嗜酸菌是一类极其重要的极端微生物,主要分布在酸性矿山废水、土壤和温泉中。其中,酸性矿山废水pH值通常在3以下,并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阳离子和硫酸根阴离子。嗜酸菌分泌的胞外酶往往是相应的嗜酸酶。由于其嗜酸特性,大量酸性酶被广泛应用在酸性环境的工业中。例如,生淀粉降解的嗜酸淀粉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嗜酸木聚糖酶、嗜酸甘露聚糖酶以及嗜酸纤维素酶。

在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约占地球上每年光合作用产生的生物质的一半。但是由于其结构复杂,单一酶很难有效降解,而且转化效率低。在饲料行业,由于动物胃肠道处于酸性pH下,需要添加大量的微生物来源的酸性纤维素、半纤维素酶。

另外,淀粉深加工是农业副产品升值的主要途径,淀粉质原料的水解在传统工业上分液化和糖化二个步骤,工序复杂,成本高。而使用酸性淀粉酶与商业化酸性糖化酶一步双酶法处理,能简化制作工艺,提高发酵产物的高效转化和出糖率。减低了工业劳动强度,增加了原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尽管嗜酸菌已被人们作为极端微生物的重要类群,但目前,对嗜酸菌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少数细菌和真菌,对酸性酵母菌的研究知之甚少。因此,进一步对嗜酸酵母菌进行更为广泛深入的研究,以真正发挥其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本发明从江西铀矿微生物浸铀尾液(pH2.03.0)这一极端嗜酸环境中分离嗜酸酵母菌,并利用液体发酵的方法分析其产酶情况,结果发现红冬孢酵母菌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strain RBS-9产丰富的纤维素酶和淀粉酶,其最适pH3.0–4.0,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具有很高的酶活力。为研究嗜酸酵母菌的产酶特性及后期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材料。

发明内容

基于目前对嗜酸酵母菌研究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从特色的嗜酸环境江西铀矿微生物浸铀尾液中分离产酸性酶的酵母菌株,从而研究嗜酸及产酶机制。

本发明提供了高产酸性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菌株,该细菌菌株命名为红冬孢酵母菌(Rhodosporidium SP.)RBS-9,于2012年4月11日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100101),其保藏编号是:CGMCC No.5987。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从江西铀矿微生物浸铀尾液分离产酸性糖苷水解酶菌株,其分离方法是:取样品20mL,加入到80mL富集培养基(pH3.0)中30℃、160rpm振荡培养72h后,分别转接至马铃薯液体培养基以同样的条件培养两代,平行重复3次。取富集培养物在马铃薯固体培养基进行划线稀释,获得单菌落,多次重复划线稀释以获得纯培养,斜面保藏于4℃冰箱。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产酸性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液体发酵方法。

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红冬孢酵母菌(Rhodosporidium SP.)RBS-9用于发酵制备酸性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酵母菌在PDB液体培养基(pH3.0)培养16h后获得新鲜种子液,再将种子液按照1%的接种量转入产酶培养基中,30℃,160rpm振荡培养72h后,离心取上清液,利用不同酶标准测定方法测定其酶活,并利用不同pH缓冲液测定酶的最适pH。

本发明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对嗜酸环境微生物分离,提供一种产酸性酶的酵母菌株。本发明的菌株最适pH为3.0,最适温度30℃,其产酶在pH3.0~4.0都有较高的酶活性;可使其在需求酸性环境的工业生产上应用。

附图说明

图1菌株RBS-4所产葡萄糖苷酶的最适pH;

图2菌株RBS-4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pH;

图3菌株RBS-4所产淀粉酶的最适pH;

红冬孢酵母菌(Rhodosporidium SP.)RBS-9,于2012年4月11日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100101),其保藏编号是:CGMCC No.598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菌株分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理工大学,未经东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87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