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道内流体折返流动的板翅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3623.2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7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公茂琼;吴剑峰;陈高飞;董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9/02;F28F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杨小蓉;杨青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流体 折返 流动 板翅式 换热器 | ||
1.一种通道内流体折返流动的板翅式换热器,其包括:
由左、右侧垂向壳板构成的换热器外壳(1);间隔放置于所述左、右垂向壳板间的垂向通道隔板(2);所述左、右垂向壳板与其相邻的垂向通道隔板(2)之间的四周边缘处以及相邻通道垂向通道隔板(2)间隔之间的四周边缘处分别设有水平边缘封条和左右垂向边缘封条以形成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分为间隔分布的热通道和冷通道,
分别焊接于所述换热器外壳上端及换热器外壳下端的热流体上封头腔体(13)和热流体下封头腔体(11);焊接并连通于所述热流体上封头腔体(13)端部的热流体进口管(12);焊接并连通于所述热流体下封头腔体(11)端部的热流体出口管(10);
分别焊接于所述换热器外壳上部侧面及换热器外壳下部侧面的冷流体上封头腔体(23)和冷流体下封头腔体(21);焊接并连通于所述冷流体上封头腔体(23)端部的冷流体出口管(22);焊接并连通于所冷流体下封头腔体(21)端部的冷流体进口管(20);
所述热通道内部结构如下:
构成所述热通道的两垂向通道隔板(2)上间隔焊接有热流道水平调节板条(17),所述热流道水平调节板条(17)水平宽度小于所述垂向通道隔板(2)水平宽度;任一条所述的热流道水平调节板条(17),其在水平方向存在两个端点,端点之一与构成该热通道的左右两条垂向边缘封条(9)之一相连,且相邻的两条热流道水平调节板条(17)连接不同的垂向边缘封条(9);热流道水平调节板条(17)的另一个端点为热通道内端点,所述热通道内端点及未与该热流道水平调节板条(17)连接的垂向边缘封条(9)之间为热流体垂向流道(19);所述热流体垂向流道(19)为一个矩形空间,它由四条边围成:其一为热通道内端点所在的垂向直线,其二为上方相邻的热流道水平调节板条(17)或上方相邻的构成该热通道的水平边缘封条(8),其三为下方相邻的热流道水平调节板条(17)或下方相邻的构成该热通道的水平边缘封条(8),其四为未与该热流道水平调节板条(17)连接的垂向边缘封条(9);热通道的水平边缘封条(8)和与其相邻的热流道水平调节板条(17)之间的中间部分,或者两相邻的热流道水平调节板条(17)之间的中间部分为热流体水平流道(18);任一条所述的热流体水平流道(18)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热流体垂向流道(19)相连,或者所述的热流体水平流道(18)的左右两侧的一侧与热流体垂向流道(19)相连,另一侧与热流体流道的热流体进口管(12)或热流体出口管(10)相连;所述的热流体水平流道(18)内部设置热流道水平传热翅片(16);
所述冷通道内部结构如下:
构成所述冷通道的两垂向通道隔板(2)上间隔焊接有冷流道水平调节板条(27),所述冷流道水平调节板条(27)水平宽度小于所述垂向通道隔板(2)水平宽度;任一条所述的冷流道水平调节板条(27)在水平方向存在两个端点,端点之一与构成该冷通道的左右两条垂向边缘封条(31)之一相连,且相邻的两条冷流道水平调节板条(27)连接不同的垂向边缘封条(31);冷流道水平调节板条(27)的另一个端点为冷通道内端点,所述冷通道内端点及未与该冷流道水平调节板条(27)连接的垂向边缘封条(31)之间为冷流体垂向流道(29),所述的冷流体垂向流道(29)为一个矩形空间,它由四条边围成:其一为冷通道内端点所在的垂向直线,其二为上方相邻的冷流道水平调节板条(27)或上方相邻的构成该冷通道的水平边缘封条(30),其三为下方相邻的冷流道水平调节板条(27)或下方相邻的构成该冷通道的水平边缘封条(30),其四为未与该冷流道水平调节板条(27)连接的垂向边缘封条(31);冷通道的水平边缘封条(30)和与其相邻的冷流道水平调节板条(27)之间的中间部分,或者两相邻的冷流道水平调节板条(27)之间的中间部分为冷流体水平流道(28),任一条所述冷流体水平流道(28)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冷流体垂向流道(29)相连,或者所述冷流体水平流道(28)的左右两侧的一侧与冷流体垂向流道(29)相连,另一侧与冷流体进口管(20)或冷流体出口管(22)相连;所述的冷流体水平流道(28)内部设置冷流道水平传热翅片(26);
所述热流体上封头腔体(13)和所述热流体下封头腔体(11)分别与所有的热通道相连通;所述冷流体上封头腔体(23)和所述冷流体下封头腔体(21)分别与所有的冷通道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362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