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8999.8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4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王丹;商士斌;宋湛谦;刘鹤;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B15/02 | 分类号: | C08B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郭防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纤维素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纳米纤维素作为一种天然聚合物纳米材料,具有价廉、易得、可再生、生物相容、制备简单、可化学或物理改性等优点,其在高分子复合增强材料、模板材料、生物分子固定、光学材料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通常为浓硫酸水解法,浓酸通过对纤维素结晶区和无定形区的水解,分离出纯度高、结晶度完整的纳米纤维素。该方法虽然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易于控制,但是存在后处理工艺复杂、对生产设备要求高、反应酸液难处理等问题。例如CN101509209A公开了一种棒状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采用浓度为50%-65%的浓硫酸对纤维素原料进行水解,水解酸液难以处理,而且产物后处理过程复杂,难以操作。
对纤维素进行氧化处理的途径之一为:以N-氧基化合物作为纤维素氧化催化剂,在与溴化钠和次氯酸钠的共存下对纤维素原料进行处理,可以在纤维素大分子引入羧基,反应过程中N-氧基化合物、溴化钠和次氯酸钠共同反应生成起氧化作用的亚硝鎓离子,从而将纤维素表面的C6位伯羟基氧化成羧基,在氧化过程中也会产生少量纳米纤维素,但是由于纤维素结晶度高,氧化剂难以进入纤维素结晶区内部,致使反应时间过长。此外,所处理的纤维素原料浓度低,质量浓度只有1%左右,生产效率很低。CN101903572A公开了一种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制造方法,首先对纤维素原料进行氧化处理,然后对氧化纤维素进行12000rpm高转速解纤处理,得到纤维素纳米纤维悬浮液,该方法存在着解纤处理转速高,能耗高,对设备要求较高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环保高效、操作简单的纳米纤维素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纤维素原料经过碱预处理,并在氧化反应过程中采用超声振荡,使得氧化反应时间明显缩短,纳米纤维素产物得率明显提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在室温条件下,用5-20倍原料纤维素质量的碱溶液浸泡原料纤维素1-30小时后,滤出纤维素并以去离子水洗涤,洗至滤液pH值为6-8;
(2)氧化反应:将滤出的纤维素分散在20-60倍原料纤维素质量的去离子水中,搅拌下分别加入原料纤维素质量1%-15%的溴化钠、原料纤维素质量0.001%-2%的2,2,6,6-四甲基哌啶-1-氧化物和原料纤维素质量3-5倍的质量浓度为5%的次氯酸钠溶液,同时开启超声振荡,用碱溶液调节并维持反应液pH值为10-11;
(3)后处理:反应至pH值不变时,将反应液离心分离得到纳米纤维素悬浮液;悬浮液经冷冻干燥处理,得纳米纤维素粉末。
前述方法中,步骤(1)、(2)所述原料纤维素优选为微晶纤维素。
前述方法中,步骤(1)预处理所用碱溶液优选为质量浓度1%-12%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水溶液。
前述方法中,步骤(2)调节反应液pH值所用碱溶液为0.5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前述方法中,步骤(1)所述原料纤维素与碱溶液的质量比优选为1:10-20。
前述方法中,步骤(1)所述浸泡时间优选为5-20小时。
前述方法中,步骤(2)所述溴化钠的加入量优选为原料纤维素质量的10%-15%,2,2,6,6-四甲基哌啶-1-氧化物的加入量优选为原料纤维素质量的1%-2%,次氯酸钠溶液的加入量优选为原料纤维素质量的3倍。
前述方法中,步骤(2)所述超声振荡的超声频率为20-50kHz,超声功率为100-500w。
前述方法中,步骤(3)所述离心分离次数为2-5次,转速为10000-16000rpm。
本发明所制得的纳米纤维素晶体粒子的尺寸范围在100~200nm长,10~20nm宽;FT-IR光谱分析表明该纳米纤维素晶体表面存在羧基,其晶型由原料纤维素的纤维素Ⅰ构型转变为纤维素Ⅱ构型;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制得的纳米纤维素晶体的热稳定性能明显优于原料纤维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碱溶液对纤维素具有溶胀作用,因而本发明采用碱溶液对原料纤维素进行预处理后,纤维素结构松散,晶胞间距变大,反应可及度提高,从而提高了氧化反应效率,且产物得率明显提高。
(2)制备纳米纤维素的氧化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控制;且反应完成后只有少量氯化钠和极少量的氧化剂混杂在反应体系中,对产品质量没有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89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