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拱隧道中隔墙拱顶混凝土浇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87276.8 | 申请日: | 201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5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舒荣壮;粟开贤;陈雪松;张涛;毛远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隔墙 拱顶 混凝土 浇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连拱隧道中隔墙拱顶混凝土浇筑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75%左右国土都是山地或重丘。近十年来,公路网交通逐渐向崇山峻岭穿越,山岭公路隧道以年均350公里的速度增长,总体上公路隧道的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早期公路隧道普遍采用双洞分离式的结构型式。但因种种条件原因,很多情况下双洞隧道左右线间距不能满足建设需求,因此出现了连拱式隧道结构型式。对于连拱隧道,其中墙型式已从最初的整体式直中墙到夹心式直中墙,再发展到夹心式曲中墙;从对称连拱隧道发展到不对称连拱隧道;从全暗或全明连拱隧道发展到明暗组合的连拱隧道,而连拱隧道的中隔墙施工是关键,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影响中隔墙的整体强度和隧道的整体结构安全。
目前中隔墙施工主要采用从两侧钢模板开窗处进行一次混凝土浇筑,再在钢模板中间顶部焊接泵管进行连接浇筑中上部混凝土,此法施工需对泵管进行大量重新布置,耗时长容易发生堵管,中上部混凝土无法进行振动而造成混凝土密实度不足、混凝土强度降低,拱顶混凝土浇筑时仅能在混凝土达到模板顶时适当加压,而拱顶混凝土要灌满仅靠加压是无法让混凝土抵抗自重和粘结力的情况下上升,并且周围混凝土封闭拱顶空气得不到排放最后行成气泡抵抗泵管增加的压力,最后在拱顶行成不均匀永久性空洞。目前处理拱顶不密实的方式是预埋管进行后期注浆,预埋管不一定能顺利到达实际空洞位置,即使到了空洞位置也可能由于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浆倒灌而封闭管道,最后无法压浆进行拱顶合理填充,从而导致永久性空洞存在给后期隧道使用带来安全隐患。此法在换管时如果发生堵管则导致冷缝的产生,而中隔墙一但产生冷缝进行冷缝处理难度大,施工队很可能忽略冷缝处理最后影响使用质量。
因此已知的中隔墙拱顶混凝土浇筑方法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新颖泵管设置和模板结构达成一次性使拱顶混凝土密实的连拱隧道中隔墙拱顶混凝土浇筑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连拱隧道中隔墙拱顶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钢模板的制作和设置,包含以下步骤:
(1)钢模板和钢模片制作
根据隧道设计尺寸制作左右弧形对称的钢模板,钢模板是一种由立柱、水平梁、横档、肋龙骨和主龙骨相互固焊成的弧形钢框架,在弧形主龙骨和肋龙骨外侧焊接同主龙骨相同弧度的钢模板面板;立柱下部设有滑轮;在钢模板面板中部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人孔,且在弧形钢框架顶端和底部的钢模板上各设有数个并排活动钢模片同(A,B,C,D)模片;
(2)在中隔墙基础上测设中心线
从隧道进洞口向内测量,在中隔墙基础上定点,和隧道出洞口控制点校核数据偏差,进行复测最终确定各断面中心点;
(3)定位钢模板轨道
以中隔墙中线位置为中心点,每10米测一个断面中心点,再以每10米位置从中隔墙中心点向两边定出中隔墙边线点,中隔墙边线点加上钢模板结构外伸钢轨的距离定出轨道点位置,轨道点连线为轨道线;
(4)移动钢模板就位和加固
第一钢模板施工前采用挖掘机和装载机配合吊动钢模板到轨道上,挖掘机形成支撑,装载机为动力推动钢模板进洞;第二模及后期模板移动采用葫芦在中隔墙基础上钻孔放钢筋形成支点,葫芦拉动钢模板前进;在钢模板外侧下部、中部及顶部形成三排间距1.5米一道的木支撑;
b、布设砼泵管
混凝土泵车设置在中隔墙后方左右洞内,泵管伸至中隔墙封头板位置,采用两道弯管连接引至弧形钢框架封头板拱顶位置,再用弯头连接后连接两节软式泵管,两节软式泵管从拱顶位置引至浇筑段中间位置,软式泵管采用铁丝双股进行固定,第一道铁丝在拱顶弯头外,第二道铁丝取中间位置托起软管,第三道铁丝拴住软式泵管固定在中隔墙中间位置,第三道铁丝头从开窗处引出固定在外膜工字钢上;
c、浇筑中下部砼,包含以下步骤:
(1)浇筑中下部砼
软式泵管口在浇筑段中隔墙中间,并且离中隔墙基础在1.7米以内,可以直接浇筑中隔墙中下部混凝土;
(2)提升软式泵管
中隔墙中下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完毕,提升软式泵管至中隔墙中部提前固定的3道水平铁丝上,第二节软式泵管端部1米位置采用第三道铁丝固定,提升第二节软式泵管时在第三道铁丝位置设置第四道铁丝固定软管在中隔墙中部;
(3)浇筑中上部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72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墙体镶嵌式大倾角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 下一篇:路沿石滑模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