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剪刀式连接元件以及具有剪刀式连接元件的按键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77233.1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9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潘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12 | 分类号: | H01H13/12;H01H13/2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冯志云;郑特强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剪刀 连接 元件 以及 具有 按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输入装置,尤其关于具有剪刀式连接元件的键盘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见的计算机外设的输入装置包括鼠标装置、键盘装置以及轨迹球装置等,其中键盘装置可直接键入文字以及符号给计算机,因此相当受到使用者以及输入装置厂商的重视。
首先说明现有键盘装置的结构以及功能,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键盘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现有键盘装置1的表面上具有多个按键10,所述多个按键10被分类为一般键、数字键以及功能键等,所述多个按键10供使用者以手指触压而产生相对应的信号给计算机,使计算机执行被触压的按键功能,例如一般键用以输入英文字母等符号,数字键用以输入数字,而功能键则用以提供各种功能,例如F1~F12等。
接下来说明现有键盘装置的按键结构的各元件。请参阅图2,其为现有键盘装置的按键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现有按键结构2包括一按键帽21、一剪刀式连接元件22、一弹性体23、一薄膜开关电路24以及一底板25。按键帽21用以被接触且被触压,且按键帽21与剪刀式连接元件22连接。剪刀式连接元件22位于按键帽21以及底板25之间,且其分别与按键帽21以及底板25连接。而剪刀式连接元件22包括一内框架221以及一外框架222,其内框架221具有一转轴2211,而其外框架222具有一开孔2221,经由转轴2211穿过开孔2221而连接内框架221以及外框架222并且由此使内框架221进行相对于外框架222的摆动。薄膜开关电路24设置于底板25上,而弹性体23则设置于按键帽21与薄膜开关电路24之间,用以当按键帽21被按压时触发薄膜开关电路24而产生信号。
当按键结构2未被触压时,按键结构2的按键帽21位于一第一高度(未标示于图中),而当按键结构2被触压时,按键帽21受到一往下的压抵力,使弹性体23被挤压而呈现压缩状态。同时,剪刀式连接元件22的内框架221以 以及外框架222随着按键帽21而摆动,使内框架221与外框架222互相平行,且弹性体23触压底板25上的薄膜开关电路24而产生信号。此时,按键结构2的按键帽21位于一第二高度(未标示于图中),其中第一高度与第二高度间的距离即为按键结构2的行程。接下来当按键帽21不再被触压时,按键帽21因弹性体23的弹性回复力而被向上抵顶,内框架221以及外框架222随着按键帽21的牵引而转动,以使按键帽21移动至第一高度的位置,也即未被按压之前的原始位置。
于按键结构2移动的过程中,按键帽21之所以能够于被按压后恢复到原先的第一高度,除了经由弹性体23的抵顶外,还需要内框架221与外框架222间的配合才能精准地控制按键帽21于垂直方向上移动的行程。因此,剪刀式连接元件22与整个按键结构2的质量及使用寿命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再者,于组装内框架221以及外框架222的过程中,必须先撑开外框架222而扩大位于两侧的开孔2221间的距离后,才能让转轴2211顺利插入开孔2221内而完成内框架221与外框架222的组装。而此撑开外框架222的动作不但增加了组装按键结构2的时间而影响到生产键盘装置的效率。而且,当按键结构2进行薄型化时,于外框架222上设置有一开孔2221,使得外框架222的整体结构变得脆弱而容易受损。另一方面,于内框架221上的转轴2211也容易因薄型化而容易磨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组装的剪刀式连接元件以及具有剪刀式连接元件的按键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损坏的剪刀式连接元件以及具有剪刀式连接元件的按键结构。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剪刀式连接元件,包括:
一第一框架,包括:
一转轴,设置于该第一框架的一第一侧壁上;以及
一延伸结构,设置于该第一框架的该第一侧壁上,且由该第一侧壁沿该转轴的一环状表面延伸;以及
一第二框架,与该第一框架连接且相对于该第一框架摆动,该第二框架 具有一容纳槽,设置于该第二框架的一第二侧壁上,用以容纳该转轴以及该延伸结构。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容纳槽包括:
一第一收纳部,设置于该第二框架的该第二侧壁上,用以容纳该转轴,使该转轴相对于该第一收纳部转动;以及
一第二收纳部,设置于该第二框架的该第二侧壁上且与该第一收纳部连通,用以容纳该延伸结构;其中当该转轴相对于该第一收纳部转动时,该延伸结构沿着该第二收纳部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72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