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群系统的失效预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50162.6 | 申请日: | 2012-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27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付晓毓;任睿;詹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群 系统 失效 预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集群系统的失效预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根据集群系统的失效事件集合对事件序列模式集合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事件序列簇;对事件序列簇进行因果关联分析,获取因果关联路径簇;对因果关联路径簇进行失效分析,获取集群系统的失效模式;根据失效模式,对集群系统进行失效预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群系统的失效预测方法及装置对事件序列模式集合进行聚类获得因果关联路径簇,从而获得集群系统的失效模式,根据获取的失效模式对集群系统进行失效预测。可以通过对集群系统日志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挖掘,获得用于失效预测的可靠的失效规则,进而提高失效预测的召回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集群系统的失效预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集群系统在大规模生产性计算平台中的广泛应用,集群系统的失效和错误也频繁出现,集群系统的失效或错误造成的业务中断、数据泄漏甚至数据丢失往往会带给用户沉重的打击。因此,集群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可用性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
现有技术中,通常会通过对集群系统日志中的失效事件进行简单的统计以得到失效事件序列关联规则(简称失效规则),再根据失效规则对集群系统进行失效预测,从而提升集群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可用性。通常可以使用预测召回率这一指标来评价失效预测结果的有效性,预测召回率用于表示预测正确的失效事件数在需要被预测的所有失效事件中所占的比例。
但由于集群系统日志中记录了许多冗余事件,例如无征兆情况下发生的失效事件或者出现次数较少的失效事件,导致据此统计获得的失效规则可靠性较低。所以现有技术中失效预测方法的预测召回率尚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集群系统的失效预测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群系统的失效预测方法包括:
根据集群系统的失效事件集合对事件序列模式集合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事件序列簇;对所述事件序列簇进行因果关联分析,获取因果关联路径簇;对所述因果关联路径簇进行失效分析,获取所述集群系统的失效模式;根据所述失效模式,对所述集群系统进行失效预测。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集群系统的失效事件集合对事件序列模式集合进行聚类分析之前,还包括:从所述集群系统的日志事件库中获取所述失效事件集合和所述事件序列模式集合。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集群系统的失效事件集合对事件序列模式集合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事件序列簇,包括:在所述事件序列模式集合中查找包含第一失效事件的第一事件序列模式,所述第一失效事件属于所述失效事件集合;将所述第一事件序列模式和所述第一事件序列模式的第一支持度计数添加至所述事件序列簇。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前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事件序列簇,获取因果关联路径簇,包括:根据所述事件序列簇构建因果关系网;根据所述因果关系网获取所述因果关联路径簇。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前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因果关联路径簇进行失效分析,获取所述集群系统的失效模式,包括:以所述因果关联路径簇中包含的第二失效事件为后件,以所述因果关联路径簇中包含的处于所述第二失效事件前一位置的事件为前件,将所述前件与所述后件构造为二元失效因果路径簇;根据事件类型表,查找所述前件与所述后件分别对应的前件事件类型标识与后件事件类型标识,将所述二元失效因果路径簇中包含的所述前件与所述后件分别替换为所述前件事件类型标识与所述后件事件类型标识,得到由所述前件事件类型标识与所述后件事件类型标识构成的所述失效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01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