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面清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47384.2 | 申请日: | 201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1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潘永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东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13/20 | 分类号: | A47L13/20;A47L13/24;A47L13/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面 清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洁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面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旋转式地面清洁装置,如中国台湾M402090、M389516、M386045与M384632号专利中所述,多为一外管与一内管可相对转动并移动地部分重叠而套设,一螺杆固设于该外管或该内管中其中一者,一具有棘齿结构的驱动机构固设于该外管或该内管中另一者,一清洁部也固设于该外管或该内管中其中一者,该驱动机构套设于该螺杆外,当该驱动机构沿该螺杆往一方向移动时该驱动机构与该螺杆相对旋转,当该驱动机构沿该螺杆往相对的另一方向移动时该驱动机构与该螺杆不相对旋转,藉此,握持该外管或该内管中不与该清洁部固接者而使该外管与该内管相对移动,即可使该外管与该内管相对转动而进行甩水,但此类结构中,握杆中必定有一部分与该清洁部一同转动,使用者仅可手持较远离清洁部的一管向下压,而无法以两手分别握持两管,使甩水动作较不稳定,也较难施力,且转动的管体快速旋转时也增加危险性。
另外,GB235684号专利中则揭露一种可双手分别握持杆体与滑套的结构,通过滑动该滑套使清洁部旋转,但此种结构须在杆壁上开有剖槽,杆内的驱动机构更须固定至该滑套上才可作用,制造不易且无法随意拆卸、组装,且剖沟易外露,较不美观,剖沟的长度更限制了滑动的长度,且开设剖沟会使杆体结构强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面清洁装置,以提供较易于施力并减少危险性的使用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面清洁装置,包含一固定杆、一滑移杆、一清洁部、一螺旋轴与一驱动机构,该固定杆为一中空管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以该固定杆长度方向定义一纵轴;该滑移杆也为一中空管且其中一端套设于至该固定杆的第一端而使该滑移杆可沿该纵轴方向于该固定杆内滑动;该螺旋轴位于该固定杆与该滑移杆内且沿该纵轴延伸,该螺旋轴具有相对的一第三端与一第四端,该第四端与该固定杆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该第四端并与该清洁部固接,该螺旋轴具有以该纵轴为中轴旋转延伸的连续螺旋纹或麻花状纹;该驱动机构具有棘齿结构且固设于该固定杆内并可滑动地套设于该螺旋轴,使该驱动机构沿该螺旋轴朝该第四端移动时,该驱动机构会驱使该螺旋轴旋转,该驱动机构沿该螺旋轴朝该第三端移动时,该驱动机构不驱动该螺旋轴旋转。
一种地面清洁装置,它包含:
一固定杆,为一中空管,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以该固定杆长度方向定义一纵轴;
一滑移杆,为一中空管,其中一端套设至该固定杆的第一端而使该滑移杆可沿该纵轴方向在该固定杆内滑动;
一清洁部,位于该固定杆的第二端;
一螺旋轴,该螺旋轴位于该固定杆与该滑移杆内且沿该纵轴延伸,该螺旋轴具有以该纵轴为中轴旋转延伸的连续螺旋纹或麻花状纹;
一驱动机构,可滑动地套设于该螺旋轴,该驱动机构朝该螺旋轴其中一端移动时,该驱动机构会驱动该螺旋轴转动,该驱动机构朝该螺旋轴另一端移动时,该驱动机构不驱动该螺旋轴转动;
其中,该螺旋轴其中一端与该固定杆或该清洁部其中一者固接,该驱动机构与该固定杆或该清洁部其中另一者固接。
所述螺旋轴具有相对的一第三端与第四端,该第四端与所述固定杆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该第四端并与所述清洁部固接,所述驱动机构固设于所述固定杆内,使所述驱动机构沿所述螺旋轴朝该第四端移动时,所述驱动机构会驱动所述螺旋轴转动,所述驱动机构沿所述螺旋轴朝该第三端移动时,所述驱动机构不驱动所述螺旋轴转动。
所述驱动机构包含一外壳与一转动件,该外壳固设于所述滑移杆,该转动件可相对外壳转动地设置于该外壳内,该外壳与该转动件之间具有相对应的棘齿结构,使该转动件仅可往同一方向旋转。
所述外壳与所述转动件之间的棘齿结构位于所述驱动机构远离所述清洁部的一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藉此,当使用者将该清洁部置于一可自由转动的甩水篮中,两手分别握持该滑移杆与该固定杆,将该滑移杆往下压,该驱动机构沿该螺旋轴下移,将驱动该螺旋轴转动并带动该清洁部旋转,便可通过离心力将该清洁部上沾附的水分甩除,达到易于施力且不易造成危险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透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4A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东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凯东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73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框架梁等效减载加固法
- 下一篇:带圆坑表面织构的高速列车车厢外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