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北柴胡中提取的有效组分及其抗抑郁活性的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411794.1 申请日: 2012-10-24
公开(公告)号: CN103054921A 公开(公告)日: 2013-04-24
发明(设计)人: 陈乃宏;秦海林;苑玉和;邓安珺;刘佳莉;于金倩;刘岩;李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K36/233 分类号: A61K36/233;A61P25/24
代理公司: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代理人: 何文彬
地址: 100050***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柴胡 提取 有效 组分 及其 抑郁 活性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说,涉及从北柴胡中提取有效组分CHB及该组分抗抑郁生物活性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城市生活节奏不断地加快,人们压力越来越大,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抑郁症以持续情绪低落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是一种慢性的反复发作的脑疾病,影响到全球20%的人群。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现有的抗抑郁西药主要是:三环类抗抑郁药(TCA)、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S)。由于化学合成抗抑郁药在长期服用后会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也存在着抗抑郁谱窄、易复发等缺点,所以作用温和、副作用少的传统中药及其方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抑郁症以持续情绪低落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包括焦躁情绪、快感缺失、睡眠障碍、负罪感和反复自杀念头等。抑郁症不仅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损失,也给患者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约15%的抑郁患者死于自杀。目前,抑郁症的发病率已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据调查,每十位男性中就有一位可能患有抑郁症,而女性则每五位中就有一位患有抑郁症。美国每年因抑郁症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437亿美元。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疾病。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形状不同分别称为“北柴胡”和“南柴胡”。柴胡具有镇静、止痛、降温、镇咳、抗炎抗菌、保肝利胆、降血压、抗病毒、抗肿瘤以及调节免疫系统活性等药理作用。但是现有技术中没有公开北柴胡治疗抑郁症的用途。

应激是当机体所处的外界环境突然发生变化时,机体通过对它的认知和评价而做出的一系列心里生理反应。应激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ocortical,HPA)轴功能的失调,行为和心理应激可以引起血清糖皮质激素的升高。增高的糖皮质激素通过激活糖皮质激素受体降低海马神经元新生,造成海马神经元萎缩、体积减小,而海马神经元的损害将打断正常应激反应时海马对HPA轴的抑制作用而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本实验采用到了国际上用于抗抑郁药物初筛的两个最常见的动物模型:小鼠悬尾(tail suspension test,TST)和强迫游泳(forced swim test,FST)。两种模型的作用原理均是通过对动物施以无法逃避的应急刺激造成动物的行为绝望而模拟人类的抑郁症症状,又称为行为绝望抑郁动物模型。FST是由Porsolt于1977年首先提出,TST是受FST的启发而创建的。两个模型的特点是:操作简单、快速、敏感,而且特异性较高,动物行为表现与抑郁症有某些相似之处,因此成为抗抑郁药物临床前筛选及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目前公认的抑郁症发病机制是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该假说认为抑郁症是由单胺类递质功能降低引起的,基于单胺类递质的药物至今仍是抑郁症治疗的一线药物。这些抗抑郁药通过抑制突触外单胺类递质的重吸收或抑制它们的降解来提高突触外单胺递质的浓度达到抗抑郁的效果。有发现,长期服用利血平会出现抑郁症状,其诱发抑郁的机制与之引起的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耗竭有关。腹腔注射利血平建立动物模型不仅模拟了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行为表现,更模拟了抑郁症患者脑内单胺类递质系统功能降低的病理机制,因而在新药研发中被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治疗抑郁症的物质,即北柴胡的有效组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北柴胡的有效组分。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北柴胡的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北柴胡的有效组分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北柴胡的有效组分的治疗抑郁症的用途。

本发明的北柴胡的有效组分,通过如下的制备方法获得:

1)北柴胡根用80-90%乙醇提取,提取液合并后浓缩挥至无醇味,

2)向提取物中加入60-90%乙醇搅拌至溶解,将提取物的醇溶用石油醚进行萃取至石油醚层颜色较浅,将石油醚层弃去;

3)剩余醇溶液用大孔吸附树脂拌匀,并加热挥干,将吸附样品的大孔树脂装入一个下部预先填装了大孔吸附树脂的色谱柱上;

4)首先用10-30%的乙醇洗脱大孔树脂柱至洗脱液色浅,将该部分洗脱液弃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17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