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贯众的繁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10134.1 | 申请日: | 2012-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0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开梅;方炎明;沈羽;万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贯众 繁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植物的繁殖方法,特别是一种贯众的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贯众(Cyrtomium fortunei)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多年生常绿草本,以根状茎及叶柄残基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杀虫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乙型肝炎、病毒性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及虫积腹痛等症;还用于治疗高血压、头晕、头痛、慢性铅中毒等症(刘汉珍,俞浩,许文,何胜利.贯众的繁殖方法及栽培技术.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3):60-63)。同时,贯众又是一种优美的观赏植物和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石雷.观赏蕨类.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51-152;刘汉珍,俞浩,许文,何胜利.贯众的繁殖方法及栽培技术.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3):60-63)。
中药贯众的来源极其复杂,各地均使用当地或临近地区所生产的多种蕨类植物的根茎。目前市售的贯众药材除C. fortunei外,还有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xoma)、蛾眉蕨(Lunathyrium acrostichoides)、单芽狗脊(Wood wardia unigemmata)、紫萁(Osmunda Japonica)等30余种之多,分属于6个科。通过本草考证,中药贯众的药用来源应是C. fortunei(夏志俊.中药贯众本草原植物考证.中药材,1988,5:23-25;张丽军,田少库,吴建华.贯众的研究进展.陕西中医,2002,23(8):748-749)。通过10味中草药(贯众、黄连、板蓝根、黄芪、苦参、连翘、白术、葛根等)对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实验发现,贯众、黄连对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最强(李国旺,苗志国,赵恒章.板蓝根等10种中草药对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试验.贵州农业科学,2010,38(2):142-144)。贯众中含有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很少随植物的年龄、采集季节而变化,具有强力的驱虫作用,根状茎的粉末和粗提取物自古以来作为驱虫药物被沿用。其明显的活性和分类学价值是19世纪以来人们对其进行大量化学研究的原因(周荣汉,段金廒.植物化学分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37-338)。
由于贯众的人工繁殖栽培技术相对滞后,导致目前市售的贯众药材主要来源于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野生贯众资源。且由于市场需求量较大,使得这些地区的贯众资源被过度开采,野生贯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贯众的人工繁殖方法有分株繁殖和孢子繁殖。其中,分株繁殖的生长周期长且效率低,不利于药用贯众的规模化生产。贯众孢子繁殖技术一般是将贯众孢子播种于混合土壤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刘汉珍,俞浩,许文,何胜利.贯众的繁殖方法及栽培技术.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3):60-63;吴芹.几种观赏蕨类植物的繁殖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该方法培养出的贯众幼孢子体大约自播种后第110-190天出现,较本发明得到幼孢子体的时间晚45-125天,贯众的繁殖速度相当慢。徐艳使用贯众孢子无菌培养的方法,先用5% NaOCl溶液(每 100 ml 该溶液中含 0.1ml 吐温-80)将孢子灭菌 4 min,然后按4300个孢子/cm2的接种量,将贯众孢子接种于1/2MS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在孢子接种后 80~90天可以看到幼孢子体产生(徐艳.观赏蕨类植物种质超低温保存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贯众的繁殖方法,其目的旨在弥补现有贯众繁殖技术存有的培育周期长、成本高和效率低等不足。将贯众的孢子经消毒后,接种于MS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获得孢子体苗,再经移栽得到贯众。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贯众的繁殖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一、培养基配制;
二、贯众孢子的灭菌;
三、接种及培养;
四、贯众幼孢子体苗的移栽及管理。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弥补了现有贯众繁殖技术培育周期长、成本高和效率低等的不足,开辟了一条人工繁殖贯众的新途径。用少量的孢子材料,即可快速繁育出大量孢子体,65天即可成苗,成苗率可达97%左右,使贯众的规模化工业生产成为可能,从而满足市场对贯众的需求,同时可减少对其野生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此外,本发明还为开展该物种遗传育种和保护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试验体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01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