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食品级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394736.2 申请日: 2012-10-17
公开(公告)号: CN102899134A 公开(公告)日: 2013-01-30
发明(设计)人: 李纪委;赵伟;杨涛涛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0M169/00 分类号: C10M169/00;C10M121/04;C10N30/10
代理公司: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代理人: 王丽
地址: 100029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食品级 复合 钙基润滑脂 组合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润滑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食品级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的提高,食品安全在国内的关注度日益提高,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影响食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非食品润滑剂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潜在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普通润滑脂的基础油精炼程度不够,含有较多的致癌物质-稠环芳烃,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普通润滑脂不能使用在食品生产中。

目前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拥有完善的食品级润滑脂评价和认定体系,并制定了相关的强制性法规,食品级润滑脂已广泛用于食品加工机械润滑。国外食品级润滑脂稠化剂主要有复合铝、白炭黑、无水钙、聚四氟乙烯、膨润土和聚脲等,稠化剂类型较为齐全。国内食品级润滑脂起步较晚,稠化剂种类主要为复合铝类型,稠化剂类型较少,整体水平较低,落后于国外产品。

复合磺酸钙脂具有优良的高温性能、机械安定性、胶体安定性、极压抗磨性、抗水性以及优异的防锈性,是未来食品级润滑脂的发展方向。在国外已经有正式的食品级复合磺酸钙产品面世,在国内对复合磺酸钙的研究起步较晚,市场应用主要集中在非食品行业,比如在钢铁行业的轧机轴承、连铸机辊道轴承等高温、高湿、高负荷的设备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专利涉及到稠化剂类型为复合磺酸钙的食品级润滑脂,采用NSF认证的高碱值磺酸钙和基础油,通过特殊工艺制备而成,不含极压型添加剂,具备复合磺酸钙润滑脂的高温性能、高极压抗磨性、优异的抗水性能、突出的防锈性能,不含重金属、不含NSF认定的致癌物质、诱变物质、致畸变物质和无机酸,无气味,可满足高温、重载、多水等特殊工况的食品机械润滑。

专利号为CN1414076的专利提供了一种复合磺酸钙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它包括20~60%的高碱值磺酸钙、0.2~1.5%的醋酸、0.5~5%的C12~C22羟基脂肪酸、0.5~1%的硼酸、0.5~1%的芳香类抗氧剂和77.8~26.5%的基础油;高碱值磺酸钙的总碱值为280~380mgKOH/g;含有0.5~5%的C6~C20胺或他们的混合物与二异氰酸酯反应的有机脲化合物,与C6~C20胺反应后剩余部分的二异氰酸酯与羟基脂肪酸钙皂反应形成氨基甲酸酯类的反应产物。

专利号为CN1872968的专利,采用低碱值的磺酸钙,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复合磺酸钙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具备复合磺酸钙良好的性能。

专利号为US4560489提供了一种硼酸改性的复合磺酸钙润滑脂,组分中包含方解石碳酸钙、磺酸钙、硼酸钙和一种C12~C24脂肪族钙皂,典型的12-OH硬脂酸和硼酸形成复合钙皂。

专利号为US5126062提供了一种供了一种磷酸改性的复合磺酸钙润滑脂。以上四个专利所用原料均为普通原料,均为改性的非食品级复合磺酸钙。

本发明的食品级复合磺酸钙润滑脂,采用通过NSF认证的高碱值合成磺酸钙、基础油和医药级原料,通过特殊工艺制备而成,具备优异的极压、抗磨、抗水等性能,不含重金属、不含NSF认定的致癌物质、诱变物质、致畸变物质和无机酸,无气味,适用于高温、重载、多水等特殊工况的食品机械润滑。

本发明的食品级复合磺酸钙润滑脂具有如下优点:

(1)优良的耐高温性能,宽温滴点大于300℃

(2)剪切安定性好,十万次剪切差值小于20。

(3)抗水性能优异,水淋流失量小于2%。

(4)优良的极压抗磨性,PD值不小于400kg。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品级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采用通过NSF认证的高碱值合成磺酸钙、基础油和医药级原料,通过特殊工艺制备而成最后加入NSF认证的抗氧剂,具有优良的高温性能、机械安定性、胶体安定性、极压抗磨性、抗水性以及优异的防锈性。

本发明的技术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的组合物,各个组分及重量百分含量如下:

1)高碱值合成磺酸钙:40~60%,

2)硬脂酸:2~5%,

3)硼酸钙:1~5%,

4)氢氧化钙:1~5%,

5)乙酸:0.5~2%,

6)基础油:25~50%,

7)抗氧剂:0.2~1.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47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