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状介孔二氧化锰的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392323.0 申请日: 2012-10-16
公开(公告)号: CN102867655A 公开(公告)日: 2013-01-09
发明(设计)人: 徐华蕊;颜东亮;朱归胜;杨会娟 申请(专利权)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H01G11/84 分类号: H01G11/84
代理公司: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代理人: 邓晓安
地址: 541004 广***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管状 二氧化锰 超级 电容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管状介孔二氧化锰的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可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管状介孔二氧化锰。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器又称超大容量电容器、金电容、黄金电容、储能电容、法拉电容、电化学电容器或双电层电容器(英文名称为EDLC,即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s),是靠极化电解液来存储电能的新型电化学装置。它是近十几年随着材料科学的突破而出现的新型功率型储能元件,其批量生产不过几年时间。

超级电容器自面市以来,全球需求量快速扩大,已成为化学电源领域内新的产业亮点。超级电容器在电动汽车、混合燃料汽车、特殊载重汽车、电力、铁路、通信、国防、消费性电子产品等众多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市场潜力,被世界各国所广泛关注。

美国《探索》杂志2007年1月号,将超级电容器列为2006年世界七大科技发现之一,认为超级电容器是能量储存领域的一项革命性发展,并将在某些领域取代传统蓄电池。

目前全球已有上千家超级电容器生产商,可以提供多种类的超级电容器产品,大部分产品都是基于一种相似的双电层结构,采用的工艺流程为:配料→混浆→制电极→裁片→组装→注液→活化→检测→包装。

超级电容器根据制造工艺和外形结构可划分为钮扣型、卷绕型和大型三种类型,三者在容量上大致归类为5F以下5~200F、200F以上。钮扣型产品具备小电流、长时间放电的特点,可用在小功率电子产品及电动玩具产品中。而卷绕型和大型产品则多在需要大电流短时放电,有记忆存储功能的电子产品中做后备电源,适用于带CPU的智能家电、工控和通信领域中的存储备份部件。

2007年,全球钮扣型超级电容器产业规模为10.2亿美元,卷绕型和大型超级电容器产业规模为34.8亿美元,超级电容器产业总规模为45亿美元,同比增长45%;预计2008年全球钮扣型超级电容器产业规模为15.3亿美元,卷绕型和大型超级电容器产业规模为为52.2亿美元,超级电容器产业总规模为67.5亿美元,同比增长50%。

在超级电容器的产业化方面,美国、日本、俄罗斯、瑞士、韩国、法国的一些公司凭借多年的研究开发和技术积累,目前处于领先地位,如美国的Maxwell,日本的NEC、松下、Tokin和俄罗斯的Econd公司等,这些公司目前占据着全球大部分市场。

近年来,由于看好这一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一些公司也开始积极涉足这一产业,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实力和产业化能力。

目前国内从事大容量超级电容器研发的厂家共有50多家,然而,能够批量生产并达到实用化水平的厂家只有10多家。

2005年,中国超级电容器产业总规模达到3.9亿元人民币,较2004年的2.48亿元增长57.2%,其中,纽扣型超级电容器为4千万元,卷绕型和大型超级电容器为3.5亿元。2006年产业总规模达到5.7亿元人民币,增速高达46.2%。其中,钮扣型超级电容器市场规模为9千万元,卷绕型和大型超级电容器为4.8亿元。2007年产业总规模达到8.6亿元人民币,增速高达50%。其中,钮扣型超级电容器市场规模为1.4亿元,卷绕型和大型超级电容器为7.2亿元。预计2008年产业总规模可达13.3亿元人民币,增速可达55%。其中,钮扣型超级电容器市场规模可达2.1亿元,卷绕型和大型超级电容器市场规模可达11.2亿元。

目前,国内厂商大多生产液体双电层电容器,重要企业有锦州富辰公司、北京集星公司、上海奥威公司、锦州锦容公司、石家庄高达公司、北京金正平公司、锦州凯美公司、大庆振富公司、江苏双登公司、哈尔滨巨容公司、南京集华公司等十多家。据称,国产超级电容器已占有中国市场60%~70%的份额。

由于新兴公司不断涌现,超级电容器在国内的大规模应用也渐行渐近。国内供应商正积极地从不同角度来应对规模应用所面临的问题。例如,由于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产业,国内供应商目前正积极地进行市场及技术推广工作,越来越多的买家也逐步开始了解并认可超级电容器。此外,目前供应商正积极从事应用开发,帮助买家开发出成熟的替代方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23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