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风防潮的仿真电子蜡烛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3486.2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6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翁清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清转 |
主分类号: | F21S10/04 | 分类号: | F21S10/04;F21V14/02;F21V19/00;F21V23/00;F21V3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睿智专利事务所 44209 | 代理人: | 黄宇燕;陈鸿荫 |
地址: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深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风 防潮 仿真 电子 蜡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特别是涉及模拟火焰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蜡烛是广泛应用于喜事,丧事, 各种大型活动,不同的宗教仪式和日常生活营造气氛以及有记念性活动的一种化工产品,同时也在工艺方面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如装饰,空气除味清香等等;然而蜡烛在燃烧时会产生化学反应及容易引起火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多采用LED投射光束到一个火焰片上产生反射光达成蜡烛火焰的仿真效果的电子蜡烛;如专利号为2010102114028,名为“模拟真火的电子发光装置及其模拟真火的方法”的中国专利中,采用一片模拟火焰活动地悬挂在机壳上,机壳内装带动所述火焰片左右摆动的摆动机构,当位于机壳内的发光元件的光线射到摆动的火焰片上,即有类似一团真正火焰摇曳不定的效果。但是这种装置的摆动机构较复杂,而2D的火焰片的视觉效果上与传统蜡烛的火焰还是有较大的差别,火焰缺乏立体感,视觉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设计生产防风防潮湿的仿真火焰电子蜡烛,解决现有技术电子仿真蜡烛视觉效果不佳、摆动机构复杂等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风防潮的仿真电子蜡烛,包括烛芯,该烛芯又包括烛芯壳体和容置其内的发光元件,特别是还包括火焰组件,该火焰组件包括3D火焰头和火焰柱; 3D火焰头位于所述火焰柱的上方; 所述火焰柱的下端共轴心线地连接有微型电机带动的风扇;所述火焰组件经其火焰柱上的悬挂点O被竖直悬挂于壳体的顶部与之共中轴线,所述3D火焰头恰好暴露于烛芯壳体上方;所述3D火焰头是一颗近似水滴状的三棱柱,其侧壁由三个彼此夹角成120度的弧形凹面构成;所述3D火焰头的各弧形凹面下方分别设置有发光元件,所述各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线恰好投射在其所对应的3D火焰头之弧形凹面上;所述各发光元件和微型电机分别电连接至控制电路;当所述火焰柱下端的微型电机受电转动时,即带动风扇转动,使得所述火焰柱两端以其悬挂点O为支点、绕其中轴线作弧度小于180度的往复转动,所述火焰头也随之转动。
所述控制电路位于烛芯壳体底部,包括供电模块、微控制单元MCU、发光驱动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供电模块将外电源转换为适配的直流电送往微控制单元MCU、发光驱动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所述微控制单元MCU分别控制发光驱动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所述微控制单元MCU预先写入了程序用于控制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的微电机的转速和转向;所述微控制单元MCU控制与发光驱动模块电连接的各发光元件点亮、熄灭及亮度。
所述火焰组件的3D火焰头顶端至火焰柱的悬挂点O的距离为L2,所述火焰柱的底端至该悬挂点0的距离为L1,则L1>L2。
更佳的是,所述火焰组件的3D火焰头顶端至火焰柱的悬挂点O的距离为L2,所述火焰柱的底端至该悬挂点0的距离为L1,则L1:L2=1:0.7。
还包括“M”形的支架;所述火焰组件的火焰柱之悬挂点O为一横向贯通的通孔;所述支架穿越火焰组件的通孔,令火焰组件恰好位于“M”形的支架的中部之下凹处,所述支架通过其两端的支脚跨接于所述烛芯壳体侧壁上,使得所述火焰组件被竖直悬挂于烛芯壳体顶部与之共中轴线,所述3D火焰头恰好暴露于烛芯壳体上方;所述各发光元件安装在环形电路板上,该环形电路板通过其外沿固定于烛芯壳体内壁上,使环形电路板水平安装于烛芯壳体内、位于所述3D火焰头的下方,使各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线恰好投射在其所对应的3D火焰头之弧形凹面上,该环形电路板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还包括“M”形的支架、带有支脚的环形支板; 所述环形支板通过至其支脚固定于位于其下的环形电路板上;所述火焰组件的火焰柱之悬挂点O为一横向贯通的通孔;所述支架穿越火焰组件的通孔,令火焰组件恰好位于“M”形的支架的中部之下凹外;所述支架通过其两边的支脚跨接在所述环形支板内环中心处;所述火焰头恰好暴露于烛芯壳体上方;所述环形电路板通过其外沿固定于柱形烛芯壳体内壁上,使环形电路板水平安装于烛芯壳体,使得安装在该环形电路板上的各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线恰好投射在其所对应的3D火焰头之弧形凹面上,该环形电路板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所述烛芯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向上突的、圆锥体状的扰流器,该扰流器的壳壁上设有与烛芯壳体外部相通的气流通孔;所述扰流器的顶端与所述火焰组件的底端留有间隙,从而不会阻碍该火焰组件往复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清转,未经翁清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34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电池参数测量装置
- 下一篇:柳叶蜡梅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