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掘进机截割减速器高压水流输送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82662.0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7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宋丽爽;姚伟;张成文;孙雷;武未铭;李剑;张晨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35/00 | 分类号: | E21C35/00;F16H57/04 |
代理公司: | 沈阳世纪蓝海专利事务所 21232 | 代理人: | 谭琦 |
地址: | 11086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掘进机 减速器 高压 水流 输送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炭机械行业领域中的一种掘进机截割减速器高压水流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与之唇齿相依的煤机行业也日益受到重视。在煤炭行业纲领性文件《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在全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大会上以及国家发改委出台的煤炭行业结构调整政策中,都涉及到发展大型煤炭井下综合采煤设备等内容。
煤矿巷道的快速掘进是煤矿保证矿井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措施。采掘技术及其装配水平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的能力和安全。高效机械化掘进与支护技术是保证矿井实现高产高效的必要条件,也是巷道掘进技术的发展方向。
我国煤巷高效掘进方式中最主要的方式是悬臂式掘进机。该类掘进机是集截割,装运,行走,操作等功能于一体,主要用于截割任意形状断面的井下岩石,煤或半煤岩巷道。其中,掘进机截割头位置处的截割减速器是决定掘进效率的关键部件。随着用户对产量的高效要求,以及掘进机工作的实际工作环境,就要求掘进机在外形尺寸尽量小的情况下产能尽量大。在这一目标的约束下,掘进机的整体设计就提出了向截割头输送50MPa高压水流的想法,起到冷却及辅助切割的作用,提高产能。在掘进机整机的供水管路布置中,截割减速器采用的是平行加行星的齿轮传动结构,内部构件都是旋转的,因此截割减速器内部供水管路的设计是最困难的。因此,研制开发一种掘进机截割减速器高压水流输送机构一直是急待解决的新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掘进机截割减速器高压水流输送机构,为掘进机提供冷却及辅助切割功能的高压水流输送机构,能够有效降低作业现场粉尘污染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掘进机截割减速器高压水流输送机构,由截割减速器、供水管、垫块、堵块、紧固螺钉、第一骨架油封、密封圈、滑动轴承、第一挡圈、滚动轴承、第二挡圈、第二骨架油封、第三挡圈、供水管出水口接头、第一供水管护管、供水管钢管、第二供水管护管、供水管进水口接头组成,供水管由供水管出水口接头、第一供水管护管、供水管钢管、第二供水管护管、供水管进水口接头焊接而成,在截割减速器中心轴线位置安装供水管,在该机构的输出端,供水管上装有滑动轴承,在滑动轴承的外端依次装有第一骨架油封、堵块,且堵块的下端面安装并压紧密封圈,并将以上构件装入截割减速器内,通过紧固螺钉将堵块固定,在堵块的外端安装调整供水管轴向间距的垫块,在该机构的输入端,供水管上装有滚动轴承,用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进行限位固定,在滚动轴承的外端装有第二骨架油封,且通过第三挡圈进行限位固定,并将以上构件装入截割减速器中;所述装置的工作原理是,供水管采用焊接结构形式,在截割减速器中心轴线位置处装入,其出水口接头为方形,通过它的联接使供水管以截割减速器输出转速的速度自转;进水口接头采用管螺纹联接方式,联接掘进机主机中的旋转接头;由于供水管本身有自转,因此在它的两端分别设有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用以起到支撑的作用,由于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的应用对接触件的表面粗糙度和公差有要求,因此在不影响供水管强度的要求下,在供水管钢管的两端分别再焊一段护管,通过机械加工的方法来满足表面粗糙度及配合公差的要求;供水管同截割减速器的输出轴具有相同的转速,采用滑动轴承支撑;供水管同截割减速器的输入端有转速差,采用滚动轴承予以支撑,此设计可使各转动部件均正常转动且互不干涉,截割减速器采用飞溅润滑且油位较高,在供水管两端分别放置第一骨架油封和第二骨架油封起到密封的作用,在供水管输入端采用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固定和限制滚动轴承的轴向位移,采用第三挡圈固定和限制第二骨架油封的轴向位移,在输出端采用通过紧固螺钉紧固在截割减速器输出轴内的堵块对第一骨架油封和滑动轴承起到固定和限位的作用,供水管同堵块之间通过垫块来调整两者间的相对位置,该机构是一种在掘进机截割减速器内为高压水流的通过提供高效,便捷,可靠的输送机构,从而为掘进机的产能增效提供技术保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26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